分类: 房地产与物业管理 |
分类: BIM |
这个二元结构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甚或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交织起来构成市场的整体。有人说中国是欧洲与非洲的混合体,这是反映整个社会如此,整个时代也如此:从后现代到前现代的并存。参考:BIM:从互拆台到两两协作 - 知乎专栏
这个现象在建筑行业尤甚。大型工程运
分类: BLC |
中国正在从大建设时代走向运营时代,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到:建筑行业学习FM存在以下三个鲜明顺序的阶段,这是一个管理含量逐步提升、而技术含量逐步降低的过程。
1 从BIM学习运营
2
思维变换
3
作为管理的FM
FM被称为是高度整合的管理模式,即表现在这种管理水平的极大提升上,管理水平提升本身就是整合水平的提升。而被整合的对象要素中,技术要素所占比例极大,但是技术却并不是FM的真正内涵。就像快递给你(的组织)带来服务效果,但你永远无法将快递服务及其技术纳入到你自身的有机体,所有的设备维保服务皆如此。
当前阶段,只有做BIM的朋友才会去了解FM,普通设计施工AEC行业的极少有人关心运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内'重建设、轻运营
'的惯性。从事BIM行业的朋友在实践 中经常会遇到BIM价值不够高的难题,由于BIM是
分类: FM信息化 |
经过阿基米德大学中国区负责人陈光教授的多年积累,已编制完成一套可以用于ARCHIBUS相关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材料,目录如下。
购买方法:加微信号FMBIM-LUCY,200元(含快递)。
1
(注:下文的“我”均是指陈光教授)
2
2.1
2.1.1
2.1.2
2.2
2.2.1&nb
分类: BLC |
尚处于筹备状态的BLC360教育联盟,由BLC360大会平台的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里做了不少事情,在此做一小结。
2016年1月,阿基米德大学中国区的第一次公开课就在联盟协调下安排在吉林建筑大学举办。这是开办了国内第一个FM&BIM专业的高校(见 阿基米德大学中国首次公开课预告),至今这个讲授FM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的公开课,已经开设了十余场,全国巡回。
2016年春季,联盟协调各地高校,为BLC360大会的春季巡回论坛寻找会场、演讲人和嘉宾。并联系各方面专家进校园为高校学生开展义务讲座,传播BLC知识。见 BLC巡回论坛主题汇总(2016春季)
2016年6月,在吉林建筑大学建立了阿基米德大学东北区培训中心与BLC360软件集大东北区培训中心。在此培训中心创办过程之中,吉林建筑大学MBF班(由国际工程管理、BIM、FM三个专业组成)已经开始利用全生命周期软件组合进行毕业设计,联盟还协调了ARCHIBUS公司和阿基米德大学给予软件方面的支持,包括教育版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培训。
在培训中心揭牌仪式上,ARCHIBUS亚太区副总裁Dennis、阿基米德大学中国区负
分类: BIM |
BIM是充分的分工基础上的大协作,所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协作。协作至极是IPD(整合项目交付模式,用户像买手机一样得到一个满意的设施),而同时分工又达于自动化生产。这在分散市场中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势必要求AEC行业本身就有极高的行业集中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内行业集中度比之过去已大幅提高,但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只有少数特定行业如基础设施领域达到了较高的集中度:交通(高铁网络就是举世闻名的代表作),电力(尤其尖端的核电领域)等等。虽然政府采购项目似乎是可以采用天然的统一采购标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
分类: BIM |
这一轮BIM可以看作是建筑业第二次全体学电脑的机会,第一次是以CAD普及为代表。
整个中国的发展历史与发达国家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是顺着两次工业革命、然后进入信息社会(又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顺序,而中国是最近几十年的追赶,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甚至于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逆序。
房地产建筑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则落后于一般制造业,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大规模完成信息化的产业。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BIM热潮,既是整个世界工业的信息化进程所致,又有中国独特的逆序带来的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色,这其中之一就是:学电脑。
分类: 技术史 |
按照《BIM全球20年》的划分,在1995年之前的几十年是前BIM时期,可以称之为'信息的标准化'时期,是为后来的BIM技术打基础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代表性的即UniFormat和MasterFormat体系。U体系渗透在FM和建筑设计行业,M体系在整个AEC-FM产业中普及。
略举几例,使用M分类法来凝聚无数真实造价信息的R.S.MEANS数据库,使用U分类体系的高校建筑设施状况评估指数FCI数据库,FM业界普遍使用M体系编写甲方
分类: BIM |
当造价和设计费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线之前,BIM工作注定是苦逼的。尤其是那些BIM包含在设计费里的合同,更是与传统既存利益格局直接对抗。在施工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网络上都可以搜到许多信息,至于运维尚处于非常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苦逼现象,将来也必然遇到,如梁骁写的《小孟的BIM运维项目故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们传说中的BIM技术不是说来解救苦大仇深的传统建筑业的么。我们略举一个非常普遍出现的设计BIM的典型情景案例,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当前设计院内部的独立BIM团队常见的工作流程如下:
1,二维设计:设计团队利用CAD等工具进行设计,出具经过业主、审图公司确认的二维施工图。施工单位据此准备开始施工。
2,二维到三维:BIM团队利用Revit工具导入CAD图,读图、翻模而成为三维模型。几大专业分别建模,建筑、结构和MEP三个模型。建模员的技术背景是以土建为主,稍配机电,平均工龄2年。由于行业发展已经极为成熟、竞争激烈,工程界的年轻人本来就已经比较苦逼了,尤其是展望自己在40岁的时候面临行业大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