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标签:

健康

经典

瑜伽

这篇文字原发表于一早期气功杂志。感谢赵老师的分享,今录入以供各位参研,不做更改。文中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或许是翻译的原因,也或许有其他问题,还希望各位明察。原文:

 

编者按:修持于今天来看,似应有与人类诞生时起相同的历史,而在古代又似乎与人心之反省、人生之追求融为一体,且方法简易,道理明晰。环视今天之气功界,修炼者,多求于功能法术,而轻自心净化;传授者,多倾于金钱名利,将本简易之法,包装渲染得繁琐复杂,而缺传道之真心。今特发表付永辉先生提供的四千年前,古印度人在《中道》中记载的修持方法,其中哲理、人生、修法融为一体,无隐语讳词,开宗明义,可谓:“大道真言”。修持师友不应珍视而揣思乎?

 

《中道》的112个入道法门

 

据言远在佛陀尚未诞生之前,就有人在印度习禅。《中道》就是来自一部古代梵文手稿的抄本。该文所示,可能是一古老的教法,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活在克什米尔和印度的某些地区。

《中道》中共有入道法门112个,其中不少说得很有哲理,浅显明白中带着深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此文曾在

标签:

转载

刘沅及其创立槐轩学派的介绍

 

 

标签:

方技

天文

运气

占星

星座

杂谈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易尝不历日月星辰?(1)及至五家、三代,(2)绍而明之,(3)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注释】(1)“世主”,君主。“历日月星辰”,推算日月星辰,制定历法。(2)“五家、三代”,即五帝三王。(3)“绍”,绍继,继承。“明之”,发扬之。(4)“圣人统理之”,圣人根据这些天象物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而制定历法。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祥不法。(1)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2)至天道命,(3)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4)
【注释】(1)“祥”,《正义》引顾野王云:“祥,吉凶之先见也。”即凶吉出现前所见的先兆。(2)“纪异而说不书”,即只纪异象而不书应验之事。(3)“天道命”,言天道性命,实指有关天文学的学问。(4)“虽言不著”,言天文学的学问不轻易外传,即使传授,也不必一一深告,其大指微妙,全在天性自悟,如果传的并不是能做这种工作的人,即使一一告

标签:

方技

中医

黄帝内经

周易

星占

杂谈

中医学的理论和传统的术数天文有密切关系。在学习中,特别是研究运气学的过程中,学人常常感到许多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无法正确理解七篇大论。摆在面前的卢央先生的大作,也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基础读物。干支之通说部分,解决了五气经天图的困惑,其实干支的特殊规则体系在传统星占学里都是常识,都是规定。后人神话来源而已。不过对于五行干支的纳音问题,卢先生只是介绍当时并未能彻底搞明白其所以然。北斗星占部分对于正确理解九宫八风理论是有借鉴意义的。恒星和行星占候其实对于运气理论来说,特别重要,这就是仰观其象,虽远可知的理由。对于式占,卢先生以为此法乃是形式化的占星术,真乃穿山透骨之言。不过研究心物二元之间的学术,盖为术数之所长,也是术数之所以为术数的重要原因。

 

附录:卢央《中国古代星占学》目录
第一章 干支通说
第一节 干支起源及其意义
第二节 干支的基本应用
一、干支纪年
二、干支纪月
三、干支纪日和纪时
第三节 干支五行
一、五行简介
二、干支五行
三、纳音五行
第四节 干支推演
一、干支五行

标签:

方技

杂谈

《娄景书》是我国最早预测天气的文献,相传为西汉年间湖南人娄景所作的一本以预测农业气象为主的古书。湖南民间称其为娄景先师,称其书为《娄景通书》。《娄景书》,成书时间大概约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前后。这本书历经2000多年的考验,仍有生命力,说明其有一定的客观根据和普遍性。但自然现象,不可能对任何地区都有严格而简单的单一周期。本书运用干支周期进行天时气象预测的实际,探索出干支60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事实,其根据近人考证为土木两星的会合周期为59年,大约等于60年。因此可以根据其准周期规律进行一定的提前预测。当代研究者翁文波先生认为,该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所以放在自己的《预测论》书后作为附录。

另按:庚寅年就是今年,江淮流域乃至珠江流域都是水灾,山东蝗灾,手口足的确是儿科病。很有意思,不知道娄景先师怎么算出来的。


注释:流郎是降水,乌金是油菜,豹子是黄豆,了角是棉花,大兄弟是指大麦,小兄弟是小麦。

 

《娄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