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一、春秋形式的脱离

秦汉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百花齐放,诗经,楚辞,论说各家主张的说理散文,无不流露着人类文明初兴的烂漫与质朴。字里行间,恪守着自然地整齐美、对称美。直到战国末期秦初,这一传统的审美仍在潜移默化的生发。

如李斯《谏逐客书》,开篇有一段“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大有相似之感,句式,节奏,乃至于内容,于参差中有一种整齐的精心排版,但也已经跳脱了铺陈的排比句式,渐渐显露出忠于内容而忽视形式的实用方向。

尽管《谏逐客书》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风格节奏相似,但也已无春秋及战国初年那种以诗入文的格律感和意境感。

至汉朝,文与诗的形式分离更加明显。汉·贾谊《过秦论》通篇,几乎全无诗的特有美感在其中,“此四君者……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

标签:

杂谈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正是暮秋萧杀时节,天高云淡,满地颓唐,西风不惜华叶,雁与人皆别旧地,满目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十里长亭排筵,端得人人齐座,本应是欢聚而兴,却是一派低廖。“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送别由此开始。

       相识与相恋中一向主动的张生转为静默,活泼大胆敢言敢做的红娘权作了陪衬。在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三折中,一直矜持而良多顾忌的崔莺莺,颇为抢眼。是她对张生正面表白,是她对西厢爱情争取与追索。

       开口便云“为离人伤感”“好烦恼人”,开口便唱“总是离人泪”。离的便是自己与张生,“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那么便是遗憾相恋之日无多,便承认了对日前相处的不舍,便表白了对相恋相处那人的喜欢。

       莺莺的愁,最初只是空泛的离愁,作者避写莺莺心中所想,只是用一种类似于“恨别鸟惊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