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
旅游
历史
育儿
教育
|
分类:
蒙学阅读
|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字千里,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黄粱梦》。《汉宫秋》是其代表作,辑本《东篱乐府》收入小令104首,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晚年隐居地为今天的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正是写的“韭园村”之景,因而被后世称为秋思之祖。祖居地是东光县马祠堂村,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此外著名元曲还有:王实甫《西厢记》、明汤显祖《牡丹亭》等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jiǒng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shuò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hóu粮,打猎
标签:
经典阅读
还是
乃可维
华亭人
古堂剑
文化
|
|
《小窗幽记》与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为修身处世格言,原来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主要讲述安身立命的处世之
道。思想杂糅儒释道三家。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一说《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
扫,明人陆绍珩著。陆绍珩(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存七卷。
现在将其中近似的内容相融合,分为四部分,“集醒”、“集情”、“集峭”、“集灵”,已看不出原书的体例。不管是十二部分还是四部分,对书的内容的影响不
大。这部书是小品中的小品,笔法清淡,善于剖析事理,有点语录体、格言体的样子,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
别是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
我辈寂处窗下,视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婴媿,不堪寓目。而有一奇文怪说,目数行下,便狂呼叫绝,令人喜,令人怒,更令人悲,低徊数过,床
标签:
经典阅读
之见
美酒
还是
明而生
文化
|
分类:
经典阅读
|
《小窗幽记》与明朝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为修身处世格言,原来分为十二卷: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主要讲述安身立命的处世之
道。思想杂糅儒释道三家。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一说《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
扫,明人陆绍珩著。陆绍珩(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存七卷。
现在将其中近似的内容相融合,分为四部分,“集醒”、“集情”、“集峭”、“集灵”,已看不出原书的体例。不管是十二部分还是四部分,对书的内容的影响不
大。这部书是小品中的小品,笔法清淡,善于剖析事理,有点语录体、格言体的样子,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
别是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
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之貂貚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贼讨乱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间见之;使天下之
标签:
经典阅读
钱且
真神
之际
香火
|
分类:
经典阅读
|
《小窗自纪》(明)吴从先著
(明)吴言生译注。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明南直隶常州府人氏,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末。曾与明末文人陈继儒等交游,毕生博览群书,醉心著述。其友吴逵云:“宁野为人慷慨淡漠,好读书,多著述,世以文称之;重视一诺,轻挥千金,世以侠名之;而不善视生产,不屑争便径,不解作深机,世又以痴目之。”(《小窗清纪·序》)可见其为人豪爽重义,而又洒脱纯真。平日好为俳谐杂说及诗赋文章,颇有影响。著有《小窗自纪》四卷,《小窗艳纪》十四卷,《小窗清纪》五卷,《小窗别纪》四卷,均收录于《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小窗自纪,明代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杂说著作,其中包涵释、道、儒等各家学说,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是一本包罗广泛的书籍,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
○参禅贵有活趣 不必耽于枯寂
客有耽枯寂者,余语之云:“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
○天籁清人耳 自然闲人心
雅乐所以禁淫,何如溪响、松声,使人清听自远;黼黻所以御暴,何如
(2013-04-27 15:43)
标签:
静宜园
英法联军
家族
主体
再次
|
分类:
海丰吴氏资料
|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古城西北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雷氏家族主持建造。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万园之园”之称。“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提法,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其实是指侵略者两次洗劫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的财富与艺术品。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侵略者两次洗劫火烧三山五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包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再次洗劫和焚毁京西三山五园。
http://s8/mw690/69b07125gdb59ababb217&690
十二生肖铜兽头,原是长春园北界中西合壁园林建筑区海晏堂前水法的一部分。长春园北界中西合壁园林建筑区,俗称西洋楼景区,占圆明园总面积的五十分之一,由西欧传教士意大利郎世宁、法国蒋友仁、法国王致诚等设计
标签:
成公
之间
谷梁
余力
孔颖达
教育
|
分类:
蒙学经典
|
海丰吴氏《家塾授蒙浅语》:三字经可读,千字文、百家姓可不读。小学必须读。……读四书,先读大字。大学、中庸序尤不可不读,次读诗、书、易、春秋、孝经,……读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全读、勿删,其公羊、谷梁传、国语、国策,则以余力及之。
《左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
标签:
雷声
形状
体系
火炎
用力
文化
|
分类:
吴氏蒙学创新
|
汉字大体上分为象形字与会意字,“品”字结构属于会意字。
一、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关系,是中国道文化的重要思想,是中医系统重要理论体系。五行字“品”形结构属三属合一字:鑫森淼焱垚。
标签:
王佐
王公祠
忠烈
北京故宫
大殿
杂谈
|
分类:
海丰吴氏资料
|
王孟辅(1384-1449)名王佐,海丰人。明代户部尚书王佐其弟王佑的府第,俗称“王府”,始建于明正统6年(1441年)其“王府”于清康熙3年(1664年)被吴自肃购为私宅,成为今天保存的无棣海丰吴氏大院。
王公祠是庆云县常家镇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为纪念土堡之变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王佐,特钦命兴建,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
设,座落在现庆云城东,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枣园桥西,南临2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有10亩,宽52米,长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
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样式精美,在当时堪称一绝。
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着青砖铺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样的金灿灿的匾额,悬挂在高高的山门上,山门前侧立有一影壁,宽6
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个御笔大字让人肃然起敬,山门两侧立碑两竖,一碑写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叹息碑,另一碑
历经风吹雨打,碑文不祥。进入山门,便是前院了,院内16棵万年松柏横四竖四排成方形,万年松柏粗70公分,身高5丈,高耸入天,庄严肃穆。绕过松柏向东
走,有一八尺高的二层魁星楼,楼房小巧别致,别有一番韵味。顺着
在无棣县城古城的南门里有一座明清时代的院落,气势恢宏,别具一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吴家大院。无棣古称海丰,“海丰吴氏”是清代著名的科举家族。自清代顺治至光绪,历九朝,计230余年间,科甲联第,宦迹四海,有20人科举中试,其中进士9名,翰林学士3名。有仕录考稽者逾百人,含一品官6人,二品官9人,三品官2人,四品官5人,五品官18人,六品以下62人。被称为“进士门第”、“贤官世家”,有“儒林翰苑”之誉。
吴氏家族人丁兴旺,支脉繁多。而吴家大院的主人主要是吴式芬这一支,因此,吴家大院也被称为“吴式芬故居”。
岁月的侵蚀,战乱的破坏,使吴家大院变得有些凋零了,但仅存的建筑仍显示出当年的豪华与气势。
风格独特的明清官宅
无棣县文管所就在吴家大院内,工作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吴家大院的结构与布局。
吴家大院由南院、北院两部分组成,两个院落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南院北院的大门均朝东。
南院以“宝砚堂”为主体。南门五级台阶,重檐四柱,门楣上悬“世典邦禁”董浩手书金字朱匾。进门青砖影壁上镶有“玉麟吐书”石刻一方,古藤盘旋,雅境如镜。院内
标签:
小学
朱熹
三行
大人
不食
|
分类:
蒙学经典
|
敬身第三
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仰圣模,景贤范,述此篇,以训蒙士。
敬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