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人问:幸福的婚姻也会出轨吗?
我说,可以问个更高级的问题,比如:出轨的婚姻也会幸福吗?
1、
婚姻的幸福与否,不是外人容易观察到的。外人观察到的不幸婚姻,一定是不幸的;但外人观察到的“幸福婚姻”,也可能是不幸的。
2、
不幸的婚姻,如果外在展露出幸福的表象,是有风险的。幸福被曝光得越多,越蕴藏着杀伤力。因为这大大抬升了别人对这段感情的估值。虽然别人不亲身参与这段感情,但由于“面子问题”等,每个人是多多少少要活在别人眼光里的。就像大家都买一支股票,股价会涨到很高,但值不了那么多钱,迟早会跌下去。人们看到天天吵架的夫妻分手,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没有预期的落差。但是看到长期秀恩爱的夫妻分手,落差会很大。
3、
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对别人没有影响。自己生活在别人看得见的世界里,即便没有花别人一毛钱,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为别人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添了一块砖。当自己外在呈现的样子与真实内心状态不一致时,就好比这块砖是假冒伪劣的,是豆腐块。别人用这样的砖
标签:
杂谈 |
弘一法师脾气是很怪的,做他的侍者半年,他都不会跟你说几句话。如果是女众,他连面都不让见。这样的性格,如果不是出家当和尚,如果是生在今天,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做运营,做市场,一定是团队里垫底的,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好在他不是干市场运营的,出家了,就成了佛门龙象。
苏州灵岩寺的明学长老,住世时,曾经有两个老板花钱在报上刊登了一整版广告宣传他,兴冲冲拿给他看,想以此邀功,得到长老的题字,长老只是冷淡地把扇子搁到一边,说:等有时间吧。旁边正好有个年轻人发起的念佛团,希望长老题字。长老很愉快地答应了,马上就写,写到最后一个字,有个笔画没写直,又重新写了一幅。两位老板就在旁边看着,等给年轻人题完,老板还想要求,侍者就说,长老该休息了,就把老板打发了。
这样的性格,以世俗的眼光看,是有些不通人情的。但在佛教,很常见,也很有传统。过去经常有这样的故事,某大官,将军或者知府,去见一位高僧,如果他水平很差,高僧就热情地接待。如果他有些水平,高僧就很冷淡,甚至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什么?因为有些人的尊重是假的。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尊重,实际上
标签:
杂谈 |
很多人分手之后,希望对方过得不如以前好。女生的前男友又找了新女友,她会在意那人是不是比自己漂亮,如果人家很平庸,她就好受些。男生分手后,如果女生的新男友比他富有、英俊、出色,他就会有点失落。
其实,既然已经分手,别人再找什么样的对象,是别人的生活,好也好,坏也好,都跟自己没关系。那为什么偏偏希望别人碰见的下一个人不如自己呢?
他们希望对方后悔。在对方的后悔中,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他们宁愿对方过得不好,宁愿对方并不幸福,以此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对一个曾经有过恩情的人,这样期待真的好吗?
其实,无论你怎样期待,期待对方更幸福,还是更不幸福,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对方往后的生活,是她自己选择的,你已经无权参与。不过,你的期待,会影响到你自己的心,你希望别人离开你后过得不好,自己的心就会越来越染污。
不仅谈恋爱如此,共事上,也是一样。很多人,看见别人选择了一条他不认可的道路,内心是希望别人翻船的。别人翻船了,他就很高兴:看,我说对了吧,我早就说过,他这样根本行不通,他不听,现在好
标签:
杂谈 |
有读者问我对江歌案的看法。我的心情很沉重。一是因为江歌的悲剧,二是因为江歌妈妈与刘鑫一家愈演愈烈的冲突,三是因为网上泛滥的攻击杀伐气,四是因为看到很多人表示做人不能太善良。
我写这篇文章,不打算骂人,也不打算抨击人性的恶。只打算聊聊,作为普通人,我能从这则悲剧中汲取什么教训,以免自己的生活遭遇同样的不幸。
1、
如果我的朋友,谈了个人品很有问题的男友,尤其是对方有暴力倾向时,如果她不能迅速与那人撇清关系,我会主动与之切割,至少会退避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关系中。过深地卷入朋友的恋爱纠纷,绝对不可能是好事。无论朋友看起来多亲密,毕竟只是朋友,和同居并发生过性关系的伴侣相比,朋友一定是排在后面的。情侣之间有怎样的恩怨情仇,朋友不可能很清楚。朋友有朋友的界限,要时刻把持好界限。
2、
一个人如果恋爱对象有杀人倾向,这个人必然有性格缺陷。一个人如果父母教养很差,这个人多半有性格缺陷。父母的人品、男友的人品,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自己的人品。一个人是不是自私、冷漠,并不是只有出了大事才看得出来
标签:
杂谈 |
我生平第一次看展,是2003年冬天。那时候我上高三。那年春节,我们县文化局在新华书店二楼搞了一个书画展,展出的都是本县书法家、画家的作品。那些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有听说过。当然,别的老百姓也没有谁听说过。那时候,我们那儿还没有艺术考生,也没有人能够正经靠这个养活自己。甚至,连书法家的邻居都不知道他们是书法家,过年把自己写的春联往门口一贴,邻居看了:真丑。
展览需要有人盯着,免得作品被偷。但因为没有钱,雇不起人,就只好由书法家轮流值班。我觉得新鲜,连续好几天跑去,跟值班的书法家聊过几句。
我问:启功的字能不能学?
他说:不能。
“为什么?”
“启功还活着。”
“活人的字就不能学吗?”
“现代人的字都不能学。要学古人的。”
“为什么?”
“古人的字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人的字没有经过时间检验。”
“再过几百年,后人学启功的字可不可以?”
“那可以。”
标签:
杂谈 |
知乎上有人问,每天打坐2小时是什么体验?
我没有一次性坐过2小时,但有段时间每天一次性坐75到85分钟。
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下楼把米放到电饭锅里,不洗脸,回到楼上打坐(住的复式),双盘,手机不开机,打坐期间不看表。
怎么知道时间呢?
1、通过腿的疼痛程度。
2、通过电饭锅的声音。
疼是主观感受,虽然是主观感受,但是也很客观。——坐到40分钟时哪个部位疼,疼到什么程度;坐到60分钟时哪个部位疼,疼到什么程度,这些是基本客观的。它不是不会变,而是在三五天、十天半月内,不会有明显变化。
“疼”只是一个字,我们能找出来“疼”的表达,不会超过20个:痛、难受、不舒服、酸疼、剧疼、针扎似的疼、刀绞似的疼、锤击似的疼、马蜂蛰似的疼……等等,但我们的语言相比现实世界的丰富差异来讲,实在是太薄弱了。你打坐,坐下去,会发现疼有不同的层次,每一种都不一样。
打坐30分钟的疼、打坐40分钟的疼、打坐50分钟的疼、打坐55分钟的疼、打坐58分钟的疼、打坐59分钟
标签:
杂谈 |
早上在楼下散步,看见一个小孩在喂狗。狗很小,不到一个月大,关在笼子里。小孩把笼子从家里提出来,放在单元门口,一只小碗装着半碗剩干饭,还有几粒碎油条。
突然,小孩喊我:哥哥,哥哥!帮我把狗关到笼子里吧!我见小狗跑出来了。狗虽然小,却很机灵,一抓就跑。我就说:让它在外边玩一会儿吧。
过了会儿,小孩又喊我:哥哥,哥哥!帮我把狗关到笼子里吧!我又靠近狗,又失败了。我也能觉出自己的漫不经心。如果真想抓,是不在话下的。可是,小狗显然不想进笼子。它被关得太久了。
这样的小狗,并不咬人,温顺可爱,本来不是该关在笼子里养的。为什么关在笼子里?一定是孩子的父母怕狗把家里弄脏弄乱。或者干脆,根本不让它进家里,只是在楼道里放着。
后来,我听这小孩跟一位老太太说话,才感觉不大对劲儿。他口齿结巴,行动迟缓,好像有智力障碍。也许父母想给他找点乐趣,就允许他养这么一条小狗。他虽然有智力障碍,狗并不嫌弃它,他走哪里,狗跟哪里。
可是,小狗总是要一天天长大的,长到慢慢笼子关不下,只能蜷缩着身子挤进去;长到会
标签:
杂谈 |
说起分手的原因,很多人会讲,性格不合。
对外人讲,性格不合,是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你不要问了。感情的事,牵涉到很多隐私,不身在其中,难免曲解、误传,一句性格不合,把别人的窥私心搪塞住,挺好的。
但是,情侣之间,一方提出分手,说原因是“性格不合”,这就不诚恳了。
什么叫性格合呢?两个人性格完全一样才叫合?完全互补才叫合?
这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事。当你想跟一个与你性格差不多的人分手,你就说性格互补才叫合,所以你俩性格不合;当你想跟一个与你性格不同的人分手,你就说性格相近才叫合,所以你俩性格不合。“性格不合”是个万金油,无论你跟谁谈恋爱,无论她是什么性格,只要你想分手,“性格不合”就可以作为借口拿来用。八字不合还可以找点依据,性格不合连依据都不用找。
为什么说“性格不合”呢?因为实在不想说出真正要分手的理由。
为什么不想说呢,因为说出来,会暴露自身道德上的瑕疵。比如,“我从前喜欢你,现在对你没兴趣了”、“我想多跟几个人谈恋爱”、“我劈腿了”、“我一开
标签:
杂谈 |
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门下,最能传承其学问的是曾子。人们常说“孔、孟、颜、曾”,孟子没有跟孔子在同一个时代,颜子早逝,亲传弟子中,唯有曾子最能接续孔子。
曾子不是很聪明的人,而是厚重、扎实、宁拙毋巧的人。
人的一生,没有别的重要的事情,只有尽责任而已。身为丈夫,尽丈夫的责任;身为父亲,尽父亲的责任;身为子女,尽子女的责任。
所尽的责任,就是“仁”,是爱人。这种“爱”,不是像谈恋爱的时候,疯狂地迷恋,分手的时候,又恨之入骨。而是真心希望一个人变得更好,迁善改过,肩负责任。要让别人肩负起他该肩负的责任,才是真正的爱他。
这种肩负,是一生一世永不停歇的。并不是碰到大事,才挺身而出,事情过了,就万事大吉了。那是个人英雄主义。该肩负的责任,是一天也能不间断的。所以曾子教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检视,该做的事情是不是都做到了。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所有眼睛都看着你,所有手都指着你,敢不谨严吗?
标签:
杂谈 |
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声闻是小乘,菩萨是大乘。这是汉传佛教一千多年来的称谓。但在今天,说“小乘”,多多少少有些政治不正确,容易遭致声闻修行者的反感。他们多以上座部、南传佛教自居。
那么,抛开称谓上的差别,是不是菩萨乘就比声闻乘更好呢?还是,声闻乘就比菩萨乘更纯正呢?
都不是。
菩萨和声闻并没有真正的区别。
虽然我们常说,菩萨和声闻是有区别的。随便翻开一本典籍,很容易找到菩萨和声闻的区别。然而这种区别,并不是“真正”的区别。菩萨和声闻的区别,只是源于我们是凡夫,源于凡夫的见地。
在凡夫眼里,菩萨是大乘,声闻是小乘,菩萨要度人,声闻自求解脱,区别不可谓不大。然而,如果真的以为,菩萨是度人的,声闻是自求解脱的,那就陷入了错误,永远难长进了。
在声闻眼里,并没有菩萨。除了佛陀和未来成道的弥勒,一切修行人都是声闻。在最早的时候,“声闻”和“菩萨”的意思,和后来是很不同的。“声闻”指的是,一切从佛陀那里听闻教法,修习八正道、戒定慧增上三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