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 06:19)
标签:
高血糖
降糖药
运动
糖尿病饮食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当新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往往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下面介绍快速降糖的6大方法,学会管控自己,在医生指导下能够控制管理好血糖。
1.
饮食调整: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GI值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合理分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2.
坚持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血糖消耗。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饭后1~
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3.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保证7 ~ 8小时
(2025-04-21 06:11)
标签:
普利类药
沙坦类药
高血压
心脏病
健康
|
分类:
临床用药
|
人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即RAAS系统)过度激活,除了升高血压,还可导致靶器官损害,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基础。很多降压药都针对这一机制而发挥药效,比如普利类和沙坦类。
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同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普利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缩血管物质),从而降低血压;沙坦类药物是直接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使血管紧张素不能和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降压作用。这两种药虽属同类,也有区别,患者用药时要有所侧重。
1.不良反应各异:普利类药物会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咳嗽的发生。国外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导致干咳的概率为5%~10%。而沙坦类药物不影响缓激肽降解,咳嗽发生率低。因此,服用普利类药物后诱发持
(2025-04-20 06:42)
标签:
帕金森病
手抖
肌肉僵硬
步态慌张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帕金森病的早期的征兆一般有手抖、动作缓慢、肌肉僵硬、平衡失调、面部表情减少等,如有不适,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1.手抖: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典型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静止时出现的抖动。手抖通常从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扩展到身体其他部位。手抖的频率较低,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2.动作缓慢: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动作缓慢,无法快速完成日常活动,如走路、起床、穿衣等。动作缓慢是由于大脑控制运动的神经通路受损导致的。
3.肌肉僵硬:肌肉僵硬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患者常感觉四肢或颈部僵硬,活动时不够灵活。肌肉僵硬会导致姿势不稳和行走困难,严重时会影响到基本的自理能力。
4.平衡失调:随着
(2025-04-19 06:39)
标签:
快步走
心脏病
心律失常
糖尿病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既往研究提示,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
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新研究表明,与慢走相比,中等步速行走或快走可降低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等)风险,且相关性独立于已知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在女性、非肥胖、<60岁人群以及有高血压或≥2种慢性病的人群中关联更密切。
该研究还发现,在步速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联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由代谢因素和炎症介导的,其中腹型肥胖和全身肥胖的贡献最大。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快走可能在心律失常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作用,并提供了高风险人群获益的证据。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更快的步行速度来降低心律失常风险可能是安全的,可以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身体活动建议。
该研究从英
(2025-04-18 15:40)
标签:
数字痴呆症
老年痴呆
智能手机
互联网
健康
|
分类:
健康新知
|
打破“数字痴呆症”假说
使用数字设备或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人类行为》14日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即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或三者结合,可能与50岁以上成年人的认知衰退和认知受损发生率降低有关。这一结果似乎有悖于目前一种“数字痴呆症”的假说。
当前,使用数字技术设备已是普遍现象,而在这类设备中长大的第一代人正在接近出现痴呆症状的常见年龄。数字痴呆症假说认为,一辈子都使用数字技术设备会弱化认知能力;不过,也有其他观点认为,经常使用这类设备能让认知表现高于预期,因为这类设备可以促进维持认知能力的行为。
(2025-04-18 04:39)
标签:
老人长寿
语言流利
认知能力
预期寿命
健康
|
分类:
健康新知
|
在影响预期寿命的多种因素中,智力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可能比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心理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善于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人,更可能长寿。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柏林老龄化研究”数据库,对其中516名70~105岁的老年人进行追踪,全面收集了口腔健康、压力水平、经济状况、认知能力等数据,时间跨度最长达18年。其中,关于认知的测试有9项,涉及语言流利性、感知觉速度、语言丰富性和情景记忆力四种能力。研究人员解释说,语言流利性主要指善于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觉速度是衡量人们快速浏览、比对视觉线索、获取规律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语言丰富性指对词汇的掌握和驾驭能力;情景记忆力则指回想和记忆个人经历的能力。评估每一种能力都需要多个测试,比如,评估语言流利程度时会要求老人在90秒内列举尽可能多的
(2025-04-17 04:55)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猝死
脑梗塞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近期开展研究发现,80岁及以上老人将收缩压(高压)保持在130毫米汞柱以下,其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可减小26%。研究成果已刊发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2017年,美国一些主要心脏病研究机构修改了相关指南,将收缩压超过130毫米汞柱划定为高血压,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士。而此前的标准是,65岁以下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65岁及以上收缩压超过15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不过,对于80岁高龄老人的高血压如何认定,业内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对高龄老人应适当调低收缩压阈值标准,但也有研究显示,收缩压过低反而不利于健康。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收集了近1600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血压记录,并持续跟踪他们的信息至少5年,包括是否身故、因何原因身故等。对所得数据进行梳理后,研究人员发现,因心脏病身故的老人占总数的46%,
(2025-04-16 04:54)
标签:
胆结石
胆心综合征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健康
|
分类:
医生日志
|
病例摘要
63岁的江婆婆,持续上腹疼痛18小时,于2025年4月8日门诊以胆结石伴胆囊炎收住院。患者4月7日晚上11点突然出现上腹剧烈阵发性绞痛,伴后背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前往某医院急诊,血常规中性粒升高,血淀粉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正常。心电图示
I、aVL导联ST段抬高,接诊医生疑似心肌梗死,建议转专科医院治疗。患者坚决拒绝转院,接受抗感染、护胃、止痛等静脉点滴,因腹痛无缓解,未等输液输完就自行离院,回家躺平。哪知腹痛仍持续,只能喝点稀饭,直至下午4时前来求治。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胃炎病史。
体检:体温37.1,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7mmHg。神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心率10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中上
(2025-04-15 05:59)
标签:
颈椎病
颈椎锻炼操
健康
杂谈
|
分类:
心血管病
|
春季,脑出血和脑梗死的病例明显增多。医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有两次高峰期,除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秋冬季外,另一次就在3~4月。
春季气温波动大,人体血管会随温度起伏而收缩或扩张。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大脑血管破裂风险,诱发脑出血;血管收缩还可能让血液变得浓稠,流速减慢,易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脑出血可能迅速提升颅内压,压迫脑组织,导致昏迷、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脑梗死则会使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损,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中老年群体、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抽烟喝酒者,均为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尽管脑血管疾病令人畏惧,但它是能预防和控制的。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简单的锻炼方法,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促进脑
(2025-04-14 05:53)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高血糖
胰岛素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这意味着我国“糖人”已超过1亿,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除了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以外,还有更为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数可达到3个亿左右。药物在防治糖尿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该药物与胰岛素合用,都能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进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危险。
1.适应症
(1)肥胖的2型糖尿病,经过饮食运动治疗以后血糖控制不住的,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因为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脂肪的分解,
(2)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或者是α糖苷酶抑制剂合用可以增强降糖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