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五马山,是一座南北向的小山脉,它的最高峰是铁壁关,有340米高,与北端的朝天关相距约两三千米,北边隔槐河而携万花山,南面隔济河而望瓦龙山,他像一扇屏风把赞皇县城和华北大平原隔开,素有“一山临旷野,千里俯平原”之说,五马山是赞皇的历史文化名山,这在《石家庄历史文化》、《可爱的河北》等多种书中有记载。
一、五马山历史渊源
五马山为甚麽叫五马山呢?这是因为在五马山东面山上的一处山坳里,有五匹栩栩如生的石雕骏马,五马山因此而得名,据文物专家考证,这五匹马的雕刻手法像东汉时期的作品。
这五匹马又是怎么来的呢?据我们所知,五匹马的传说有三种。
第一种传说曾登载在《陕西民间故事》上面,说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各地豪杰,争相起义,刘秀受更始帝刘玄派遣,到河北来招兵买马,策动起义,被王莽探知,演出了一场“王莽赶刘秀”的闹剧,河北许多地方都有“王莽赶刘秀”传说,而实际上是占据河北的“王朗赶刘秀”,而并非“王莽赶刘秀”。传说王莽得知刘秀在河北发动叛乱,怒发冲冠,亲自率领军队追拿刘秀,刘秀被王莽追的狼狈不堪,只剩下刘秀、邓纯等五人,骑着五匹马,被追到五马山下,此时,刘秀
标签:
杂谈 |
石增辰,男,1957年生于赞皇县黄北坪乡川房村,1974年高中毕业,1980年参加了赞皇县文化馆剧团,从此他正式跨入了艺术大门。1982年他正式到县丝弦剧团当演员。
标签:
杂谈 |
吕国增,男,1938年生于定县西同方村,国家三级演员。1950年(12岁)随父吕清海入石家庄丝弦剧团演戏,1953年调入赞皇县丝弦剧团。1983年至1986年任县剧团团长,1989年任剧团党支部书记,因演出《闹书院》立功,受到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1996年退休。
吕国增出身梨园世家,12岁随父学戏、唱庙会。1953年,赞皇丝弦剧团成立,他离开老家,来到赞皇,投到著名丝弦老艺人封广亭门下,同台演出10余年。开始主攻须生和花脸,在学习继承“平山红”唱腔艺术上,又有新的提高,独创了自己高亢、奔放、浑厚、嘹亮的唱腔曲词。封广亭故去时,他已成为方圆百里内的驰名红角。几十年来,吕国增随剧团一直活跃在太行山东西两侧,几乎每年都在乡下演出500场以上。他善于学习,博采其他剧种的唱腔唱法,对老丝弦唱法进行了大胆创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吕国增演戏相当认真,饰演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扮演《金鞭记》里的呼丕显、《烈火扬州》里的李廷芝是他的拿手绝活,尤其在《闹书院》中扮演乾隆皇帝,即有君威,又有神态,一嗓子唱完就博得观众们的几次掌声。他不但唱响了太行山区,也唱响了北京中南海,是赞皇县剧团不可多得的主要演员。
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71e62edbjw1eqo6nyugdqj20
许亭在赞皇县城以西。历史上赵郡李氏的聚居地,其祖上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不过在他以后,延绵不绝的战火烧尽了这个家族的活力,这个家族就在风雨飘摇里生存,延续,战争的时候流血,太平时期流汗,生在这片土地,埋在这片土地,一直到了唐朝。盛唐华美的文化就像甘甜的泉水,李家人得到了修养生息的机会,并且最终迎来了李家再一次的辉煌,在这一时期,这里出过六位宰相:李峤、李绛、李吉甫、李德裕、李珏、李固言。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出现六位宰相,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http://ww3/large/71e62edbjw1eqo6pebdkxj20
许亭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湖泊上有一个小亭,小亭的名字叫浒亭,所以这个村子也就叫浒亭,后来由于水湖泊干涸了,所以大家把浒的三点水去掉,变成了许亭,第二种说法是这里在秦汉时设过一个亭,第一任亭长姓许,所以取名许亭。
标签: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