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又名拉蛄、土狗子、地狗和蝼蝈等。虫如其名,在我国蝼蛄臭名昭著。虽然全国已知只有5种蝼蛄,但它们的数量却很多,分布相当广,为害很普遍,多少年来,大害虫的榜单中总有蝼蛄的名字,可以说防不胜防。
目前全球近百万种昆虫中,只有少数种类属于“害虫”,而要成其为“著名害虫”,本身肯定具有超常之能。
先说栖息地的选择:大多数种类昆虫在陆地生活,少数种类昆虫在水中生活,而蝼蛄却是一类极其罕见的挖土穴居的昆虫。
http://s1/bmiddle/004mlAYfgy6Gszw7M1a70&690
蝼蛄的一对前足很特别,变形成为“挖掘足”,图中箭头所指就是蝼蛄的挖掘足,样子就像“铲子”和“耙子”,这就是蝼蛄自备的用来挖土筑穴、经营地下生活的活工具,可别小看这双“挖掘足”,它一般能挖土潜入地下30~40厘米深,最深能挖到1米甚至1.6米。而蝼蛄体表满生短绒毛,保护着身体,有利于在土中穿行。蝼蛄就在自己挖掘的土穴中躲避暑热或安全越冬,成为家喻户晓的咬食作物根茎部的多食性地下害虫。
http://s2/bmiddle/004mlAYfgy6GszCwFW1b1&690
成体蝼蛄有翅能飞,虽然身体较重,难以长时间飞行,但停歇后可再飞,每次能持续飞行3分钟左右,可飞高5至6米。飞行使得蝼蛄能够短距离迁移,到食物丰富、土质疏松、土壤温湿度适宜的地方;也使得雌雄成虫容易相聚、交尾繁殖。
蝼蛄自幼便能游泳,靠近水滨、堤岸土壤中生活的蝼蛄幼体,落水后能迅速游回岸边,重新钻入泥土中。
蝼蛄经常潜伏地下,同时昼伏夜出,似乎雌雄寻找配偶有难度。其实不然,成体蝼蛄自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五至六月间交配盛期的夜间,靠前翅摩檫发声鸣唱,异性蝼蛄能够从纷繁的环境噪声中接收到同种发出的特殊鸣声,迅速找到一起。
总之,蝼蛄是一类擅长挖洞、善于爬行、会飞翔、能游泳、同时兼能鸣唱的不可小看的奇特昆虫。正因为蝼蛄身怀多种绝技,面对我们对它们的施药毒杀,蝼蛄仍然顽强地生活在农田里面、村庄附近、沟渠土埂、盐碱荒地、堤坡、坟地……。如果我们继续一年年以化学农药对付它们,蝼蛄们可能锻炼成另一种绝招——抗药性。
古人描述蝼蛄有五技:“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可谓对蝼蛄生态极为生动的写照,同时也表达了古人评价蝼蛄一专多能的技艺不够精深。可能古时候的蝼蛄生活在自然栖息地,那时的人们没有感受到蝼蛄的厉害和生存的潜力。
目前蝼蛄也并非“有百害而无一用”,其干燥成虫和大龄幼虫可入药。因此,有些地方人工增殖或养殖蝼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