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粿顾名思义是清明节期间吃的传统节日美食,在婺源的这几天,餐桌上是常能见到的。在源头古村,恰遇到了村民在制作这种美食,以艾叶揉汁糯米和面做外皮,馅料竹笋,罗卜,肉干,腊肉等剁碎,如大饺子一般的包裹好,入屉蒸熟。熟的清明粿是墨绿色,热吃弹牙,冷吃筋道。
一进源头古村,就看到人家正在制作这道清明美食,便与她热聊了一番。因忙着游玩拍照,没能等到她包好蒸熟,品个滋味,有点遗憾。
源头古村始于明洪武年间,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吴氏宗谱》记载:休宁查山吴伏阳云游至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若见宋理学家朱熹诗里所描绘的梦中故土,便举家迁移至此,并取名源头村。
挺佩服这样因一个念头就敢于扶老携幼举家搬迁的壮举,人类的许多历史都是由这类狠人改写的。村子里还有一棵罕见的雌雄同体的相思树,也就是红豆杉。植物学家也解释不了为何可以雌雄同株。
这棵奇树在村里有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早年村里有对家境贫寒的恩爱夫妻,丈夫为了能让妻子过上富足日子就出外经商,立志不成功不回家。一别经年,丈夫终有小成,便托人带话,除夕归家。不想这天却下起大雪,阻慢了他的脚步,直至天亮才入村,发现村口等待的妻子已经冻僵了,丈夫伤心欲绝,将爱妻葬在她倒下的地方,并种了一棵相思树,不久丈夫相思成疾也抑郁而终,两人合葬一处,随后就出了奇事,先前栽的相思树竟长出一雌一雄两枝。这种专家也解释不了的自然反常,只能说天若有情天亦老,爱情执念创造出了这奇迹吧。
女人大都比较感性,容易感动于这样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我当然也有些心头微痛,眼角潮湿,好唏嘘了一番。源头古村因了这个生死不渝的故事加持,便有了温度。
因这里多长红豆杉,源头古村从来没有过一例癌症患者,是个地地道道的无癌村。这是这山山水水对古村人的滋养与钟爱吧。
走进源头古村的村史馆看到许多照片,才知道前些年,因与村长相得,周润发每年都会来这个村子里小住几日。发哥是我较喜欢的明星,所以也小小的探究这个村子能让一个忙碌的明星静心小住的原因。
源头古村属小家碧玉型,村子不大,房舍也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周围的山水是极好的。四面青山环抱,古树参天,一条清澈的溪流淙淙穿村而过,小潭,石桥,茶亭,青苔拥簇,古意十足。人为的修葺加上时光的沉淀,赋与了古村深厚的文化内涵,那历史厚重感从几扇雕花窗格,几株修竹,几级被踩踏的油滑的石阶上漫不经意中散发出来,让你分明的感觉到这个村子是有故事的。
参观了发哥每来必住的房舍,与整个婺源房宅一致的徽派建筑,内里也是平平常常的摆设,我想发哥爱的大概是这远离嚣尘的淳朴与清静吧。
清明粿,北方没有这种吃法,查了下资料,不独是婺源人,广西,苏浙一带的人都在这时节吃这个东西。
村口有棵古老的香樟树,路过的人都会来祈福。

航拍,源头古村只有这么几户人家,四面皆山

周润发住过的房屋,对这几扇雕花门窗印象深刻,传统的徽派建筑,建筑设计讲究风水。内部摆设简洁,虽是精致,却也并无特别之处。
在源头古村开了个眼,抱着樟树桩子做生意,卖樟木片儿。众所周知樟木天然带香,放在衣柜里,衣裳染香,且防霉变防虫蛀。现砍现卖香气自然比市场上买的味道要浓重的多了,且现场识货,不会有假。
源头古村不远,翻过大王山另有一处叫王山背的自然小村落,其景致更加清幽。村里不过十几户人家,最棒的是有一条欢快的溪流,奔涌在山道边,水气氤氲,青石路苍苔如毯,繁茂的枝条垂道,小径通幽,白水翻花,行走在这样林木阴翳的游道上,心境也随潺湲的流水泠泠成韵。这里宛如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