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商洛天竺山避暑杂谈 |
分类: 且听风吟 |
图文
/ 霜凌
商洛地质考察表明,数十亿年前,山阳与商县之间,是一个东西伸展的古海槽。历经数次地壳升降,逐渐抬起成隆,形成贯穿东西的长岭,地史构造叫太古凸起。后当古秦岭开始抬升时,它的两侧缓慢沉降凹陷,高坝、色河至凤镇一带陷为纺棰形海槽。经过几亿年后,由于地壳作用,又开始隆起,逐渐和太古凸地联成一片。随着燕山运动,商洛北部太古、元古代陆地升起了陡峭高耸的山脉,南部和西部再次凹陷成海。这种古生代海,早期分布在湘河至中村以南,而后由于地盘东升西降、北抬南陷,天柱山(天竺山)至南宽坪以西、高坝至色河以南凹陷成最后一片海区。
约两亿年前,强烈的印支地壳运动后,这些沉积地段又开始上升,海水最后退出。受东西向和西北至东南向的构造断裂所控制,发育成岭谷结构地貌。中生代末期,地质结构基本定型,自第三纪、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承继了老构造格局,具有间歇性断块分异运动特点,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和河流切割,逐渐形成结构复杂、冈岭迭嶂、峡谷深邃的山地地貌。
山有七峰相对,主峰有北峰大顶山、东峰铁钟坪、南峰虹池梁、西峰松树荡。
北部大顶峰,属主峰,海拔2074米。山巅骤崛一柱,高二百余米,围三百余米,形如竹节,柱体奇石轩露,古松倒挂,朝岚暮霭,晴雾不散。
天柱摩霄,山阳古八景之定。城南八十里,矗峰直削,是名天柱山(天竺山),诸山罗列,若儿孙然。俨似蓬壶仙子冠碧烟、披紫霞、带虹霓,手擘绛霄,口吸银河,直若天为山所擎者,故名“天柱”。陈愈愚有诗云: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像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分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
北部大顶峰,属主峰,海拔2074米。山巅骤崛一柱,高二百余米,围三百余米,形如竹节,柱体奇石轩露,古松倒挂,朝岚暮霭,晴雾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