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镇是木氏家族的发源地。早在唐朝,南诏王封玉龙雪山为“北岳”的时候,木氏祖先(那时还是丽江王)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宋元时期,这里很繁华,是丽江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一直到明代初年木氏家族迁到大研镇。
白沙古镇的中心地带是被称为“木都”的殿宇群落和象征政治权力的大广场,有解脱林内的福国寺(山门和大殿已搬至玉泉公园内)、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宗教建筑群。而帮助木氏积累财富的商贸广场大大小于“木都广场”的规模,这表明,木氏家族在这时还是将商业作为权利的附属品,但在规划大研古城时心胸就更宽广了。此外,木氏在这里就开始从玉龙雪山引来泉水绕商业广场东侧而过,后来在大研更将流水的妙处发挥到淋漓尽致。
丽江古城由三部分组成,大研古镇,束沙古镇,白沙古镇。习惯上来丽江古城都是到大研古镇。但对于喜欢清静,喜欢原始的游摄者来说,白沙古镇才是最好的选择。白沙古镇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立于白沙古镇的任何部位,都能看到玉龙雪山冷峻的面容。
白沙古镇远没有大研古镇喧嚣热闹,也少有大研古镇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白沙古镇于旅游火爆的丽江古城来说,是极其安静的一隅。因为没有大肆开发,所以能够相对完好的保持了古镇的古朴与宁静。古镇子的百姓也依然保持着耕作织染的生活方式。
在白沙古镇最靓丽的风景就是随处可见晾晒的扎染布料。这些属于民间特有的染布方式和晾晒方式,普及到家家参与的时候,就构成了白沙古镇最为独特的风景线。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起源于黄河流域。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像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