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姑娘山霜凌摄影杂谈 |
分类: 霜凌闲暇 |

图文/霜凌
嘉绒藏族的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信仰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就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教。嘉绒藏族婚嫁与生活习俗与别的藏族基本一致。

我们到达四姑娘山景区的当晚,恰逢藏族的篝火晚会。藏族的篝火晚会与蒙古族相似;用干柴点起大火,将洗剖干净的整只羊架在火堆上端烧烤,人们围绕火堆载歌载舞,不同的是蒙古人跳圈舞,安代舞,藏族则是锅庄舞。

寒冷的夜晚,因熊熊燃烧的篝火而温暖,因藏民热情奔放的的锅庄而热辣火爆。


藏族人大多世代游牧,歌与舞是他们表达情感,勾通,娱乐的重要方式,所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童子,人人都能唱会跳。在众多的围观者面前,即使是羞怯怕生的孩子,舞蹈起来的时候也是落落大方。


热火朝天的篝火晚会引得许多游客们不顾寒冷,驻足观看。


藏族人的衣饰非常考究漂亮,华缎,长袍,斜襟。袍子厚重,保暖极好,气温高时,他们会脱下一只袖子散热,因此藏民在天气变化时通常不用随气温更换衣服,只是一只袖子的穿脱而已。藏族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女性会把价值不菲的珠宝玉石妆在头上,挂在身上,配以流苏,彩带,纷繁美丽。


五二哥家的牛棚子是双桥沟景区非常特别的所在。石头与木篱围院,纯木质房屋。忘记问女主人,这么别致的庭院为什么叫“牛棚子”?

一进木屋,便被房顶所挂晾的森林般各种腊肉惊呆了。不晓得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是什么样子,但我想与这“肉林”相比,也不过而而吧。





整条的猪腿,四指厚的五花肉,以及灌装好的腊肠,挂满了四角四壁的屋顶房梁。可惜屋子只有一个很小的窗和几盏节能灯照明,光线不足,无法远距离尽收这壮观场面。


这一屋子挂了不知几千斤,好担心那梁檩弱不胜力呢。

这可能就是真正意义的火腿了吧?整条的猪腿挂了几大排。还真没见过这么吃猪腿的呢!

腊肉腊肠每年冬季我们自家也会制作,将鲜肉去皮切成小块,依个人口味用盐、辣椒、香料拌匀,灌装到肠衣内,挂在通风处发酵晒干,然后以柏枝燃烟熏制。吃时煮熟即可。一般家庭一冬制作十余斤而已。何曾见过这浩大阵势?

腊肉制作相似,选鲜五花肉,将盐及花椒香料共炒热,均匀揉在肉表面,腌制一周左右,然后挂晾二十余天,柏枝熏制。烹制或煮或炒,各具其味。

女主人为我们夹了一盘手撕牛肉干,这牛肉干原本干透,吃起来老韧塞牙的,但事先用香料和油浸渍后就大不相同了。多了鲜香味,口感也极好,重要的是半点也不塞牙了。

猜猜这是什么东东?
将猪板油揉扎成团子,捆挂晒在屋梁下储藏,我还是头一回见呢!此次为我们全程陪游的四姑娘景区杨处长告诉我们,这些猪油是冬天用来喂牛羊的。许是冬季气温低,牛羊抗寒也需要食用高热量的油脂吧。

屋外廊下也挂了不少风干肉。与挂在屋内的又有区别。都是整大块的肋排,完全干透,看着这样的肉,通常就会不自觉的担心牙齿,嘿嘿!

草灰饼也是此次让我又长见识,又快朵颐的一种美食。这饼与十二寸盘大小相若,两寸左右厚度,表面有一层明显的草木灰烬,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口感却是非常的好。 杨处长讲:此饼是用酸奶发酵,鲜奶和面。揉合成团,拍而成饼,扔到柴火炉下的灰堆里,通常一顿饭煮熟,这饼子也就烘烤熟了。那草木灰看似挺脏,想想其实不脏,记得读《西游记》里,孙悟空为朱紫国王用锅底灰治病,那锅底灰为百草霜,与这草木灰并无本质不同。

屋外廊下也挂了不少风干肉。与挂在屋内的又有区别。都是整大块的肋排,完全干透,看着这样的肉,通常就会不自觉的担心牙齿,嘿嘿!

草灰饼也是此次让我又长见识,又快朵颐的一种美食。这饼与十二寸盘大小相若,两寸左右厚度,表面有一层明显的草木灰烬,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口感却是非常的好。 杨处长讲:此饼是用酸奶发酵,鲜奶和面。揉合成团,拍而成饼,扔到柴火炉下的灰堆里,通常一顿饭煮熟,这饼子也就烘烤熟了。那草木灰看似挺脏,想想其实不脏,记得读《西游记》里,孙悟空为朱紫国王用锅底灰治病,那锅底灰为百草霜,与这草木灰并无本质不同。
前一篇:四姑娘山,惊险刺激的绝壁攀冰
后一篇:宏村,图画中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