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霜凌
拍摄地点:陕西陇县火烧寨峰山村、上川村。
七律
新韵
远山如梦梦浮纱,陋瓦颓屋白草华。
岭下危蹊盘窘境,栏旁老柳宿寒鸦。
尘扶残槛珍故物,风慰荒畦幻绮霞。
稚子承欢祖父母,不识愁味笑如花。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陕西省宝鸡市西北。东临千阳,南接陈仓区,西北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宝中铁路和204省道贯穿全境,为陕、甘、宁“三省通衢”和边贸重镇。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地区(关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海拔2466米,最低处海拔800.2米。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千河、北河等。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关陕锁钥”之称。
陇县算是陕西较为贫困的县之一,大概和这里的地形地貌有关吧。摄影圈里有句话“凡是自然风景美的地方,都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峰山村地处大山深处,沟壑纵横,风景自是很美的。应知名农民摄影家谢万青老师之邀,到那里拍摄采风。谢老师的家就住在峰山村谢家沟,我们一行四人一部车,兴兴头头的赶过去。
峰山村果然是山大沟深,如今的村村通公路还算不错,汽车在山陇间盘来盘去,那鸡肠子一般的山路连着一个个僻远小村庄,靠近国道附近的村子的房舍明显整齐漂亮一些,深一些的大山中的房宅多半是破败老旧的。村子周围是一层层的梯田,有少数种着冬小麦。多数是荒芜的。冬季的山里缺乏色彩,虽然其势起伏跌宕,却是凄清冷肃,算不上很美。
没有拍多少风景,却被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吸引了镜头,这些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通常在过年才会回来,村子里主要是孩子和老人。这个村子里的房子已经残破不堪,甚至是摇摇欲倒。墙皮大片剥落,露出里面被雨水洗涮的没有棱角的土坯,房顶的瓦片因房子的变形而凹凸凌乱。墙边齐整的码着破拆好的木柴,这里没有煤气,天然气,还是用木柴做饭,烧炕。我们到时,村里的大人孩子多在太阳下面晒暖暖,看到我们有几分好奇,但对我们拍摄却既不陌生,也不反感,大概是谢万青老师经常在这里出没吧。
孩子们脸蛋被寒风吹的红扑扑,衣装敝旧,模样儿纯朴可爱。毕竟是孩子,不谙世事,虽然生活窘迫,依然一付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样子。让人说不出的心情沉郁。
拍摄归来,冯老师便即开始筹划一次捐助活动,发动摄影群体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用品及衣物。响应颇为积极。更期望的是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能够分享到国家发展富强的幸福。
18 P▼,电视信号接收器。
19 P▼
20 P▼
21 P▼
嬉戏的孩子们,快乐似乎可以很简单。
22
P▼ 上川村,这个村子的情状比峰山村略微好一些,村子里的主要成员也是老人和孩子。
23 P▼ 树上垂挂两根麻绳,一根横木,就是孩子们的秋千了。
你推我荡,其乐无穷。
24
P▼

25 P▼
26 P▼
27 P▼
村子周围的风景,山峦重重。梯田层层。
28
P▼ 拉着架子车,路过的孩子,应该是帮大人在干活。虎头虎脑,很能干的样子,
29
P▼
盘山公路,曲折如蛇。
30
P▼
居住在这样的地方,也放久居城市的人会向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住在这样远离喧嚣的地方,也许挺悠闲惬意,但经济拮据的话,连买包盐都要跑好远的路,那就找不到幸福感了。
31
P▼种植着科小麦的梯田,绿油油的,在斜阳下很美,那里有两户人家,房子看起来还不错,应该是近年翻建。

感谢编辑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