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霜凌
七律
新韵
年年春绿复秋黄,衰野穷沙古驿旁。
弱水蜿蜒书历史,荒城倾颓伴斜阳。
三千霜雪寂官道,半月风流载懿芳。
浮世繁华何问我,痴心依旧付沧桑。
-
-
七律.胡杨
——依韵博友霜凌《七律.大漠金秋,醉美胡杨林》 (中华新韵)
雄姿独秀漠沙黄,金靥西风戈壁樯。
出塞琵琶弹皎月,飞霞驿路染残阳。
凭谁霜笔乾坤色,迷你陶菊水浦芳。
骚客登高方望远,满腔诗趣赋秋光。
-
-
-
-
老驼流沙秋同黄,静伴胡杨碧水旁。
-
拼作一色笑晚月,拌成五彩恋斜阳。
-
地极自傲最幽美,物硕必隆尤艳芳。
-
思入清风原可宥,若相见日已沧桑。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如今,除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这是一个神奇的树种,它的生长总是和凤凰与鲜血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这是一个美丽的树种,苍龙腾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态,美妙绝伦;这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是中亚地区唯一适合生长的乔木,它是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宝贵物种。它妩媚的风姿、倔强的性格、多舛的命运激发人类太多的诗情与哲思。古往今来,胡杨已成为一种精神而被人们所膜拜。
弱水河畔、居延海边是胡杨的故乡,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是中国西部生态的天然宝库。 黑河水断流、居延海干涸,70多万亩胡杨林现仅残存30万亩。哀叹胡杨的远去也许更应该哀叹人类自己,拯救胡杨林便是拯救人类自己的家园。 每年秋天,九月底到十月中旬的金色秋天,是胡杨树魅力尽展的最美季节,一夜寒露会骤然把整片的胡杨树全部染黄。
我在宁夏长大,那时候宁夏也是风沙肆虐的,看惯了平沙接碧落,草蒿遍荒野的景象,宁夏也如这额济纳一般,长着许多
的红柳,柽柳,沙枣树及杨树,杨树可能并不是胡杨吧,每值深秋,遍野金黄,但那个时候并不觉得是风景。叶黄必是伴着冬天的临近,冷风呼啸,沙尘四起,出门只顾裹紧衣服,眯起眼睛赶路,哪有闲情逸致欣赏秋色美与不美。二十岁过后,也就是九十年代中,有了收入,便开始旅游,我成了那个时代的异类,因为那时大家生活虽不十分窘迫了,但也谈不上富裕,且穷怕了,有一点盈余便都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购置家当,存钱奔小康。便是非常开明的妈妈也曾取笑:西湖美不美?美也没见你背回来?。
现如今,旅游成了人们衣食无忧后生活的一部分。但凡听说哪里发现了不一样的景致,便赶集般的蜂拥而至。额济纳便是偶然被摄影师发现,拍摄了传至网络,遂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景区,一日浏览的门票一路飚升至240元,三日摄影门票则高达350元。美的风景都在远方,这话一点也不假,当我们向景区服务人员询问三至六道桥的风景哪个更有味道时,小伙很不屑的说:我看都是那样,全是烂树子,有啥看的?
我笑说:240元门票,千里迢迢赶过来,你说没啥看的?小伙赧然一笑:游客们说四道桥的景色好,三道桥全是低矮的红柳。虽是指点了,但他那表情里满满的是不可理解。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相信多数人都有此感受: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别人生活腻味的地方去。
对于沙漠,我并不陌生,过去看沙漠时,便是干渴的感觉,或将细沙掬起来,任它丝丝从指间流走,或打滚玩耍。现在爱上了摄影,便不同了。要起早贪黑的赶光影,沙丘只有在晨起和日落时分柔和倾斜的光线下,才能呈现出它的流线美和层次美。沙还是那沙,但要在照片上定格出它最美的那一面,是摄影者不惜辛苦所追求的。胡杨也一样,斜阳下侧逆光拍摄,最能显现金色叶的透亮感和色彩质感。于是我们四点起床,赶到八道桥拍了沙漠日出,又在日落前赶到二道桥拍胡杨林日落。夜幕四合后,才摸黑走出景区。
不管是胡杨林,还是沙漠,实话说感觉都是蛮震撼的,荒漠及这里生存的生命带给人们视觉冲击和心灵冲击是真实存在了。不止是惊艳,应该可以升华到对生命的敬意,对摄影表达的也更多了一点深层次的理解。
19
P▼
20
P▼
21
P▼
22
P▼
23
P▼
24
P▼
25
P▼
26
P▼

27
P▼

28
P▼
32
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