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霜凌

七律
新韵
巍巍横亘贯三秦,安挽龙庭望古今。
二水割分华夏脉,四极断舍巨灵身。
信执轻杖翻云海,复卷流霞煮日轮。
阅尽千峰几回顾,方嗟豪气系山魂。
鳌山属于秦岭的主脉。古称垂山、武功山,中隔跑马梁与拔仙台东西遥遥相望,又称西太白。海拔3476米,为太白境内第二高峰。鳌山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处,为渭河一级支流石头河和汉江二级支流红岩河(虢川河)的发源地。是秦岭山脊太白大梁的西端,与太白山主峰拨仙台一同组成了高耸连绵鳌太大梁,是秦岭山脉中最为原始的区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钟情的绝佳探险挑战之地。
鳌山是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定向穿越线是驴界最具魅力的六条最精典线路之一。是一个美丽与凶险并存、天堂与地狱近在咫尺的地方!
在宝鸡、西安两市的户外圈子里,强驴和菜驴的分界线就是有没有重装穿越过鳌山,不管你驴龄多少,只要你说你穿越了鳌山,驴友们便立马对你高看一眼,竖指赞一句"强"!有的甚而是满脸崇拜。在我五年户外生涯将结束时,当然不甘心没能走过鳌山。纠结多日,按捺不住终于随“甲天下户外”踏上两日重装穿越征程。
鳌山之所以在驴友界倍受瞩目,并不简单因为其海拔高,线路长,路难走,更是因为它气候奇诡多变,且不说一日历经四季的气温,单是那神鬼莫测的暴风雨、雪,瘴气,滚地的雷电,让自命强悍的驴友领略到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纤弱,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中是多么不堪一击。每年的冬、夏登鳌山季,都会有一些勇敢的登山探险者永远的长眠在鳌山之巅。而在这两季,太白县政府和户外救援队就会很忙碌。县政府每年因搜救来自全国各地胆大妄为的驴友,不堪各方压力及经济重负,通常在冬季选择封掉山口,禁止驴友进入。
六月是登鳌山的最好季节,山顶气温已渐升高,积雪也将化尽,雷电还没开始滚动,瘴气也没形成,只有暴风雨雪和高原反应这两个难关,这要凭体能,运气和功课做的够足。
连续下了几日雨,凌晨还在哗啦着。我们赶到二十三公里处时恰雨收云起,氤氲在山林山岭之间。天空渐渐露出清澈的蓝,心里祈祷着好天气持续!
鳌山一上来就给信心满满的驴友一个下马威,半小时的湿滑“练驴坡”对于第一次背负超重装备的我来说,无疑是个挑战。(背负:七斤左右的水,两天的食物,灶具,防寒衣物,帐篷睡袋防潮垫等,加在一起二十五斤左右,同行男士背负还要略多一些)
十几人的队伍,艰难的攀到半山的牛头树,大家都卸下行装,七倒八歪的喘着粗气,我自然也是累的惨了,竭力不动声色,静静休息、拍照。女士穿越鳌山,是团队的隐隐负担,一般在人数上不能超过整个团队的三分之一。我当然不能让自己成为负担!
鳌山风光的确非秦岭其它处可比,海拔高,生态原始,树木也与其他处不同,有着高寒地带成长的孤傲之气,常年与云雾为伍的脱俗之气,经年积寒中成就的冷峻之气。雨后湿气雾化成丝丝缕缕的烟云,弥漫在目之所见的任何地方,甚至指尖,发稍,湿润清凉。让人略略缓解负重登高的疲惫。
练驴坡过后,坡度略缓了些,成片的杜鹃林在此恭候了我们,一直非常喜欢这种生长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花树,那或粉或白或紫的花朵宛然冰晶凝成,不带丝毫烟火气息,可惜前路艰苦漫长,无暇过多的与之亲近。
下午两点到达鳌头,鳌头是鳌山的标志:相传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洪水纵横恣肆,相互冲激,灾害连连,大地震动,地维不稳,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东海龙王第九子神鳌,献出四足,以立四极,但从此不能游泳爬行,女娲念神鳌断足之功,谴断足神鳌雄镇中央,分流南北,天下遂风调雨顺,水流东去,地维沉稳。鳌山从此成为一道雄伟的龙脊,横亘在中华大地上。这鳌头自是这个故事的现身说法了。鳌头也是登鳌山一日休闲与两日穿越的分水岭。通常自觉体力不达,又想满足对鳌山风景向往和好奇的,会背负一天的装备,行至此处返回。到这里,整个鳌山穿越线完成不到三分之一。鳌头其实只是乱石堆上的两块相叠的石头。原无特别之处,但在历尽艰辛跋涉到此的驴友而言,那是一个阶段的胜利标志!大家到此都很兴奋,各自摆出最豪迈的姿势,轮流拍照留念!
前路还很长,没有过多时间享受这个小小胜利,傍晚前必须赶到南坡扎营。于是重新打好行装上路,已经习惯背上行装的沉重,脚步却因疲惫过度已有些机械。个人脸上的兴奋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坚毅!
天气给力,无风,无云,天蓝的深隧纯净,速干衣被汗水湿透,风干,再湿透,再风干,衣面上已结成隐约的水纹盐斑。山顶空气稀薄,明显走路吃力,好在没有人高反。终于在六点到达南坡营地。一个倾斜的南北走向的山脊。零乱的大石卧坐的到处都是,石间空地附着一窝一窝的枯草团子,据说这是这一带最好的扎营处了,背风、并且紧邻线路上的第一个水源地!实话说,这个地方实在找不出一点平整来,只能凑合。于是两人一组寻找合适的地方,取出帐篷开始搭建。
扎营的当儿,太阳已斜下山坡,冷风突起,温度骤然下降,马上取出抓绒衣冲锋衣穿上,手指却已冻的伸不直了,勉强坚持着扎好帐篷,翻出羽绒衣,棉裤套上,瑟嗦着打开炉灶煮了热面吃下去,才觉得好些。月亮出来了,满天星斗,风也停下来,万籁俱静,偶尔飘过的云无声的洒下几滴凉雨,又继续游荡。黑黢黢的大山此时变得肃穆沉静,无限端严。心境似乎也跟着这亘古的沉静而归零。
明天还有大段艰苦路程要走,休息好是任务!防潮垫下那一窝一窝的草团子凹凹凸凸,咯的人根本无法入睡。静静的躺着养神,每隔几分钟翻一下身体,缓解被隆起草堆压迫的部位。
捱到天色泛白,各帐篷里开始有说话、起床的声音。不管有没有睡好,都必须精神抖擞的迎接新一天的征程!
初晨的山岭间云雾起伏,填满山与山之间的低洼处,象是一条条缥缈银河,间隔在这山与那山之间。注目良久,恍惚间仿佛身在虚无梦幻中的仙宫瑶池。太阳甫上山头,刺眼的强光毫顾忌的长驱直入,霸道将云雾顺着山的肌理切割成一道道云束。好美!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感叹着,定格着。
早饭后继续上路,山谷间的云雾已尽数散去,太阳白亮亮的,肆无忌惮。南坡再向前就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飞机梁,只见草蒿,没有树木,在这里便能看到一洼洼浅浅的清水,清水表层都结着薄冰,这就是我们昨夜补充用水的地方,不知是雨水积存,还是地下水溢出,总之我们今天要喝的水大半也必须在这里收集。
九点半到达导航架,这是鳌山另一个里程碑。也是驴友在茫茫飞机梁上赖以辨别方向的航标塔!至此穿越征程完成一半略多!所谓导航架,不过是几根长木搭建的三角支架,经年累月的暴风雨雪侵袭,依然屹立不倒,也算是个奇迹!导航架并不美观,能走到此处触摸他是驴友们足以自豪的!于是大家再次掀起新一轮的兴奋!
飞机梁宽广的象是没有边际一样,盆景园,白起庙,鳌山石海,第四纪冰川遗迹皆在此段。我早已累的不想说话,不想拍照,连风景也提不起劲赏了,只是机械的移动灌铅也似的两条腿,并保证走在队伍前茅,且不动声色!“累,走不动,行囊重,路远“抱怨给谁听?!能做的必须是坚持!再坚持!!何必示弱让别人难受?何必聒噪让别人心烦?
石海是鳌山上一处凶险之地,许多孤身穿越的强驴都葬身在此,包括一位曾独身走天下的著名记者!石海形成,应是冰山崩塌,许许多多的山石任意堆叠在一起,都是活动着的,当驴友背负重装行走十多小时至此时,多数是精疲力竭,身体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了。那活动着的大石不知道会在哪一脚倾斜,不管是摔伤还是被石头翻转压住,都会是死亡因果。那些牺牲在此处的独行侠被救援队员找到的时候,有的是被巨石压住了腿,有的摔伤了身体,绝望的伏在石堆之中等待死亡。
小心翼翼,终于穿过了石海,过了飞机梁,便能够看到一些地方有水迹从石下溢出,终于可以补充用水了,我们舔着干燥的嘴唇,脸上绽开一些笑意。
至此开始下山,直降一千九百米,路途四十多里到塘口,路长的似乎没有尽头,塘口那一段更是细流濡湿、碎石零落的泥路,被驴友们戏称做“崩溃坡”。顾名思义,便是让人走到崩溃的意思!疲惫到失控的身体一滑一放的跌跌撞撞着,大家都在摔跌中行走,我也重重的摔了一下,膝盖碰在尖角石头上,钻心的痛,我没有呼痛,叫出声只能招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而已,别无益处!
六点半,在我濒临崩溃边缘时终于出山了!同行一位七次穿越鳌山的驴友告诉我们,这是七次穿越中遇到天气最好的一次!运气啊!如果天气恶劣,真不敢想象我能不能走出来!
非著名山峰,与那些有着整齐的台阶,索链,缆车保驾护航景区的端丽大气之美不同。那是野性原始之美。穿行在这样的山里会让人兴奋,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迸发!但跋涉的艰难险阻,超越绝大多数人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加上潜在的意外、危险。使之永远不可能列入主流景区。不管他有多么恢宏壮美,能领略其风采只能是极少数人。便如不容世俗的非分爱情,需要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才能驾驭。普通人只适合去遐想,观望其瑰丽华美。如果不顾千难万阻去追求时,也许很享受起初的兴奋,但漫长的患得患失纠结取舍,怨怼凄楚不断充抵着激情与美好,当痛苦与美好严重失衡时,所谓痛并快乐着理念,还能坚持多久?置身其中,于惊风苦雨中可以安然掌控命运,享受快乐吗?理性的远远观望,或者浅尝辄止是最好的选择!
鳌山!“眼睛在天堂,腿在地狱!”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第二次穿越鳌山!也不会去穿越其它非著名山峰!
-
-
七律.鳌山
——依韵博友霜凌《七律鳌山,穿越极限的那一方湛蓝 新韵》
登峰揽月觑乾坤,万壑连霄贯古今。
补漏女娲扶磴处,削足龙子现金身。
灵石雾海昭营路,伟岸松崖裹阵云。
绝胜仙翁修道地,今随玉镜探嶙峋。
2 P▼
雨收云起,湿润的水气氤氲在树丛山岭间!
3
P▼
与云齐肩,豪气顿生!

4
P▼高山杜鹃,最爱的就是她的冰雪气质!

5
P▼
万山在脚下,那就指点江山!

6
P▼
拔高600多米俯视,这里的山是绿色,这是初夏的色彩。

7
P▼山下的小房子,便是我们登山的起点!

8
P▼当拔高一千多米时,树木渐少,枯草和乱石的色彩成为主流,那便是秋冬之色了!

9
P▼整齐的针叶林

10
P▼
这个高度的松树都是这么孤傲冷峻挺拔!

11
P▼
苍凉赤裸的山脊因白云的温柔而变得端秀!

12
P▼ 层峦叠嶂,白云飘逸,天的色彩那么喜人!
13
P▼
鳌头,乱石堆中突出的两块堆叠的石头,象是巨鳌的嘴!

14
P▼“鳌山雄姿”、“四十里跑马梁”、“六月积雪”、“斜峪雄关”、“桃川曲流”、“青峰古刹”等谜一样的自然景观。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是鳌山在海拔 3000米时的一大特点。只见水声响,不见水流淌,这又是鳌山石头暗河的奇特景观。这些独特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神奇鳌山的又一杰作。山有水则活,水有山则灵,鳌山的山是神,鳌山的水是仙,鳌山的草木是山魂,鳌山的空气是精灵,因其高耸入云端的雄伟,壁立万仞的险峻,变幻莫测的气候,鬼斧神工的奇景。

15
P▼ 远山如画!
16
P▼
鬼斧神工,用心堆建也不会这么严丝合缝!

17
P▼
在山脊上艰难跋涉!

18
P▼
大山祼露着脊梁,雄浑壮美!

19
P▼南坡扎营,太阳落在山后,冷风四起,气温骤降!

20
P▼清晨起来看云海翻腾

21
P▼太阳甫露,光线就强的逼眼了!

22
P▼
缈无人烟的原始大山上,彩色的帐篷给荒凉中带来了温馨的色彩!

23
P▼不管睡眠如何,云海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24
P▼云海与我们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总在虚无缥缈间!

25 P▼
逆光下的枯草,闪着生命般动人的光辉!
26
P▼这就是我们的营地,没有半尺是平坦的!

27
P▼我住的帐篷,给它拍一张,留做纪念!

28
P▼
太阳光顺着山的肌理切割着云雾!

29
P▼云海茫茫,大山巍巍!

30
P▼
导航架,非常简陋、这是驴友在茫茫飞机梁上赖以辨别方向的航标塔。因为它的存在,许多迷路的驴友得以找到归路!

31
P▼它也是一个标志,一个穿越过鳌山的证明。虽然破败,却让人格外亲切!

32
P▼
山高我为峰!

33 P▼
白起庙,通常经过这里的驴友都会为之加上一块石头!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战国四将之一,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但是因其杀戮太多,很多人称之为“杀人魔王”。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公元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因战功显著受封为武安君,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后又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白起为秦国统一七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也免不了“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鳌山四十里跑马梁,据说便是白起屯兵跑马之所!
34
P▼
盆景园,矮小的松树,矮小的小叶杜鹃,奇形怪状的姿态,是风雪赋予他们的造型!

35 P▼丽日下的鳌山,展现的是温情秀美

36
P▼
也许此生只在这一次,留下美好回忆!

37
P▼与我相伴穿越的便于是这样一支队伍,

38
P▼体力好的同伴,依然有闲情逸致欣赏风景!

39
P▼迎寒而绽的娇艳花朵,清晨拍它的时候,花瓣上还结着冰霜!这里生长的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40
P▼
如此秀丽的风景,谁能想象在风云突变时的狰狞!
41
P▼ 天蓝的象是水洗过一样,白云朵朵,虽是六月,草儿只是发了小芽,还主宰不了山坡的颜色!
42
P▼
鳌山以其迷人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探索者的步伐。当你走进鳌山,站在海拔3400多米的山顶,目视四十里跑马梁在这片纯天然的原始生态区,感受鳌山的阳光,鳌山空气,聆听鳌山歌唱,鳌山呼吸,聆听旷野的天籁,就是那远古的呼唤。我的梦已醉在鳌山的生命里。鳌山顶那绚丽多彩的晚霞,恰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红”;鳌山顶那纯净的蓝天,恰是青藏高原的“青藏蓝”。
鳌山穿越小贴士:
鳌山一般由3条路可登顶:1.太洋公路23公里处,当地人称为23公里(起始地点为磨房沟,实际位置为太洋公路约50公里处),是徒步登鳌山最近的一条道路。海拔2245米。一般鳌山从这里攀登,可1到3天,强度算是偏小,最快用时14小时。一般走塘口下,总拔高1430米,约65里。我们此次便是走此线!
2.塘口,此处海拔1750米,从此上鳌山强度偏大,拔高1900米。与我们此次线路一致,反向对穿!
3.魁星楼,此处海拔1100米,从此上强度较大,需3天,净拔高2400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