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嬴秦)源流正要
(2022-05-21 08:54:14)
标签:
女真土家族氏族穆天子传所罗门 |
分类: 文化杂谈 |
《女真(嬴秦)源流正要》
前
宫 玉 海
一九八七年,张璇如(曾就职于吉林省社科院)先生寄来《女真史》一册,读后告诉他:这是一本无头史。因为缺少古史部分,特别是把黑水靺鞨视为女真源头,实不可取。此后,曾一直想撰写一部“女真前传”。但由于对《诗经》、《山海经》研究的任务较重,总未能动笔。到了2014年冬,下决心开篇,但只写到商末时期,又撂下一直拖到现在。在收拾旧搞时,找出当初草稿部分,才知道,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荏苒光阴,匆匆岁月,年过九十,时不我待,今日不搏,更待何时!于是找出过去的有关论述,加以对照,穿插编织,以圆初心,也是向世人做一交代。
女真,就是嬴秦氏。《史记》中有《秦本纪》有简略的系统介绍。但多不知此纪就是女真历史的源头。更有甚者,把秦人误认为出于西北的异族,周时“汉化”,进入中原;又误认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与女真似乎没有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满族与汉族为不同文化的对立族系,并在影视等文艺作品中,加以渲染,造成十分不利影响。对此,早就应该予以澄清改正。
一、与汉族同生共济,命运与共
在漫长的历史中,女真族始终和汉族共同生存,共同兴衰密,不可分,只是到了周代以后,由于匈奴的兴起,把包括女真族在内的一些北方氏族,裹挟在联合体之中,加上长期的影响造成了分离倾向,汉代前后,这种分裂就更加剧烈。到了汉武帝,征伐匈奴,匈奴远迁欧洲。原来被裹挟的一些氏族,却继续和中原对立,征战不休,给伟大中华造成巨大损失。
追根溯源,女真人先祖为皋陶(音áo yo),是帝颛顼的女儿(女修)所生。在他懂事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他应该姓爱新觉罗。这一线索十分重要。爱新觉罗即爱斯基摩——额哲、赫哲,是中央黄龙氏族人,后世又称勿吉、沃沮;黄龙氏又称土家族、吐谷浑。勿吉即戊己,中央戊己土。黄帝时,黑龙氏擅离职守,弃冬官之职,南下扶余;黄帝另派土方之戊己族任冬官,居北地,其生活特点是“水居”、“渔猎”。
从伏羲氏时代开始,定姓氏、正婚嫁;每年“仲春二月,令会男女”,举行歌墟、赶摆、赛会等形式,提倡未婚男女在活动中选择对象。颛顼之女修己,在这样的活动中,结识了一位赫哲族小伙子。但由于生活特点及其他原因,第二年春天小伙子没有来和女修完婚,所以女修生皋陶(大业)。皋陶无父,帝颛顼命其亲侄帝喾养育他。这样一来,皋陶不仅是帝颛顼的亲外孙,还是帝喾的养子,所以史迁以为帝颛顼的裔孙。皋陶自幼受到帝喾的培养教育,成为一代清官,曾治理埃及。皋陶娶“少典之女”(少典之国在今集安)生伯益(大费)。伯益助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封伯益于秦,赐姓赢,是为女真人始祖。在治水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中,伯益与大禹完成了最重大的合作。到了周幽王时,受到犬戎的攻击,是秦仲大夫出兵救围,又一次显示了这种同生共济的亲密关系。在大清帝国成立之前,女真人曾自称“后金”。
在东北地区,氏族之间,有时“互为令长”,但始终没有分离;虽有矛盾,但都源于“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直到抗日时期,虽然溥仪等少数人背叛,但其族人也为十四年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遍布全球
亳人,即貊耳、布尔、濮人,主要指女真人;现在的布依族,乃是伯益的直系族人;商代的大氏、孔氏、孟氏,周代的百濮都是女真族系。《山海经》中,东荒的嬴民之国、南海的波母地丘、西荒的鸟氏族人莫不属于女真。印度的布尔、普尔都来源于百濮。在非洲,最后一个被征服的民族叫布尔(亳人),被称为“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英勇善战,来去如风。”英国殖民者采取卑鄙的手段,把伯阿(布尔)人的妇女、儿童作为人质,逼迫他们放弃了抵抗。西方曾经用影视片的形式,反映了这一悲壮的历史片段。
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无法分辨出,哪些属于女真文化贡献;主要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财富。在唐虞时期前后,皋陶不仅为士(法官)而且为相(管理南方事务)、为火正、祝融——古埃及法老。后来,他的儿子伯益、孙子若木,不仅为朝廷虞官,治理水土、驯养鸟兽,发展了农林牧业;而且继承祖业,先后“为相”,其业绩在中国“三星堆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示。
伯益生大廉,大廉在渤海周边建波谷之国,夏代称“薄姑”,《荒经》中称“波谷之山”,在今南洋巴布亚;后来远迁美洲,号“嬴土之民”。“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大廉的儿子,“莅巴听讼”到巴国当了大法官,一路西行执法,经过比萨拉比亚、意大利,到了西班牙。现今马德里之地名源于孟鸟(日本语もんどり);在《大荒西经》中称“灭蒙鸟”即西方之孟鸟。《汉谟拉比法典》、比萨斜塔等都是孟鸟所创造。
三、赵姓、肇姓和所罗门王的故事
《新约》中讲的所罗门王、《古兰经》中的苏莱曼王,实际上是周穆王;穆王名满,周穆满即所罗门。《穆天子传》写了所罗门王会见西王等故事。其中一段,周穆王从埃塞俄比亚返回中国,由造父为御,驾著名的“八骏”,一日千里归国平乱;局面平定以后,造父有功,封于赵城,赐姓赵,又记为肇。
造父为女真先民——商末时飞廉(大连)之玄孙,为赵姓之始祖。同代,有恶来革之曾孙曰大几,始居吉林肇大矶山,后封于西——塔吉克,可见塔吉克人也是女真族。
从历史可以证明:东北地区的姓氏中,赵、戴、秦、孔、孟、蔺、邬等姓为女真族;而金、朴、吉、依、伊、完颜等姓均为汉族,由于历史同源,后世也难分你我。
女真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为喇嘛教,为挪亚之孙拉玛所传,对后世佛教、道教、神教(萨满教)有着深刻的影响。民俗中,因受到匈奴影响,在服装等方面与汉族不同;如春秋时赵国“胡服骑射”,有马褂、马蹄袖、马裤、马靴等,均为适应骑射需要。顺治、康熙等满人关后,大力提倡汉文化,并非怀柔汉族,而是急于文化复归。《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在中华文化中都表现出不同凡响。
四、结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许多宗法氏族组成的命运共同体,虽然女真族与汉族各有不同,但始终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世界虽大,但人类血缘同一;女真族先人爱斯基摩人也是黄帝家族,曾居中央戊己土,故又称土家族。在过往年代,曾经有过矛盾,甚至挞伐、征讨;但回过头来从原始氏族社会看,乃是至亲。现在的中华民族之中,并不存在异族,其差异只是历史层次的不同。现在特别提到女真族,它和赫哲族同根同源,当我们听到“乌苏里船歌”等乐曲时,那清朗的声音,真是很亲切,但愿人类唱着古老而新鲜的歌谣,“一个也不少”地走进命运共同体。
2022年5月10日凌晨
陈云 编发
附:《女真前传》正在编辑中,不日新书将面世,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