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肾衰
(2024-05-27 09:09:42)
标签:
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7.14肾衰
肾衰又名肾绝、关格。肾衰分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肾衰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肾功能衰竭。
肾衰在《脉经》卷四称为肾绝。以往又常称其为关格。
肾衰可由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急起少尿甚或无尿,继而多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脱病类疾病。
7.14.1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是指新起病急之肾衰。
依据
1、常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或肾中毒后,个别病例可无明显原发病。
2、急骤地发生少尿,甚至无尿,但亦有无少尿表现者。
3、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升高,出现高血钾、酸中毒。
4、经数日至数周后,如处理恰当,会出现多尿期。
5、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等张尿(比重1.010~1.016),蛋白尿(+~++),尿沉渣常有颗粒管型、上皮细胞碎片、红细胞和白细胞。
6、B超显示双肾增大或大小正常。除大失血及溶血所致者外,一般多无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0~lOOg/L)。
辩证论治
小尿期
一、邪热炽盛证:尿量急骤减少,甚至闭塞不通,发热不退,口干欲饮,大便不通,烦躁不安,舌红绛,苔黄干,脉数。泻火解毒。74、大承气汤
加减。
二、热盛动血证:小便点滴难出,或尿血、尿闭,高热谵语,吐血,衄血,斑疹紫黑或鲜红,舌质绛紫暗,苔黄焦或芒刺遍起,脉细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895、犀角地黄汤
加减。
三、湿热蕴肾证:尿少尿闭,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口中尿臭,发热口干而不欲饮,头痛烦躁,严重者可神昏抽搐,舌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612、除湿清肾汤
或 732、黄连温胆汤 加减。
四、气脱津伤证:尿少或无尿,汗出粘冷,气微欲绝,或喘渴息促,唇黑甲青,脉细数或沉伏。敛阴固脱。259、生脉散
加减。
五、脾肾阳虚水停证:全身浮肿,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腰酸腰痛,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少尿或无尿。温补脾肾、利水消肿。619、真武汤 合
884、温脾汤 加减。
六、血瘀水停证:有出血症候或尿呈酱褐色,肢体麻木,浮肿,尿少尿闭,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行瘀利水。632、桃红四物汤
加减。
多尿期及恢复期
一、脾肾阳虚证:腰酸腰痛,全身乏力,畏寒肢冷,小便量多而清长,纳差,舌淡,苔白,脉沉弱。温补脾肾。115、无比山药丸
加减。
二、气阴虚证证:动则乏力短气,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喜饮,或口干不欲多饮,舌质略红有齿痕,苔薄,脉象沉细而数。益气滋阴。376、红油膏加人参、黄芪等。
其他治疗
1、少尿期应以量出为入的原则控制液体入量,每天入量应少于1000ml/天,严格限制食物及药物中钾的摄入量,积极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高血钾时可用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静脉滴注,并配合10%葡萄糖酸钙,有条件者争取尽早透析治疗。
2、多尿期要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当血尿素氮、肌酐接近正常时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可逐渐增加,恢复期应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3、治疗期间加强营养,必要时配合静脉高营养。
4、针灸疗法:先灸气海、天枢等穴各3~7壮,然后用六一散等内服药以利小便。艾灸肾俞及肋脊角区,有时能增加尿量
5、降浊灌肠方: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各30克,浓煎120ml,高位保留灌肠。
6、大蒜120克,芒硝60克,同捣烂成糊状,外敷肋脊角的肾区。
7、芫花30克,水煎,温热敷肾区。
7、蚯蚓粪、朴硝等分,水和敷脐下。
8、葱白若干,锉炒,纱布包囊,以2个互熨小腹。
9、蜗牛捣烂,入麝香少许,敷贴脐下,适用于少尿期。
7.14.2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指病久正衰之肾衰。
依据
1、有慢性肾脏疾病病史。
2、早期患者仅有原发病症状,部分病人病史不清,而以乏力、厌食、恶心、贫血、高血压就诊。
3、尿毒症期出现多系统症状和体征。如:
(1)脾胃症状: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口有尿臭气等。终末期多有腹泻,或消化道出血。
(2)脑神症状:烦躁不安,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或睡眠习惯颠倒,嗜睡,甚至昏迷,四肢烧灼感,疼痛,麻木,抽搐,震颤。
(3)血液症状:贫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晚期则血液呈高凝状态可致血栓形成。
(4)心脉症状:血压升高,心悸怔忡等。
(5)肺系症状:呼气有尿味,气喘咳嗽,或有胸胁疼痛,胸腔积液。
4、体格检查:面色苍白,萎黄而灰暗,双眼睑肿胀(尿毒症面容),皮肤干燥有尿霜,色素沉着,肌肤甲错,紫癜等,全身水肿,血压高等。
5、实验室检查:
(1)呈正常红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比积下降,血小板可减少。
(2)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可出现高血钾。
(3)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尿比重低,常固定在1.010以下,呈等张尿,尿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等。
(4)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5)B超示双肾缩小。
6、临床分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血肌酐持续正常水平(133~177μmol/L),临床上无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μmol/L,尿素氮上升,超过7.1μ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周身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肌酐清除率降至20~lOml/min,血肌酐升至451~707μmol/L,尿素氮上升至17.9~28.6μ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肌酐清除率在lOml/min以下,血肌酐达707μmol/l以上,尿素氮在28.6μmol/L以上,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辩证论治
一、脾肾阳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酸,腿软,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甚则畏寒肢冷,腰部发冷,舌淡有齿痕,脉弱。温补脾肾。478、金匮肾气丸
合 442、附子理中汤 加减。水肿明显者用 619、真武汤 合 456、苓桂术甘汤。
二、气阴两虚证:面色少华,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皮肤干燥,饮水不多,或手足心热,大便稀或干,小便量少色黄,或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益气养阴。379、麦味地黄丸加人参、黄芪等。
三、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口舌咽干,渴喜凉饮,五心烦热,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大便于结,尿少色黄,舌淡红,无苔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滋补肝肾。
472、知柏地黄汤 加减。
四、阴阳两虚证: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膝酸腿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舌淡白,胖润有齿痕,脉沉细。滋阴温阳。
590、济生肾气丸 加减。
五、湿浊困阳证:纳少腹胀,恶心呕吐,口中有尿气,身重困倦,腹泻或便秘,面色晦暗,舌苔白腻或腐,脉濡。利湿化浊。882、温胆汤
加减。
六、湿热内蕴证: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心烦,口臭气味异常,大便秘结,尿少而赤、甚至全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清化湿浊、降逆止呕。732、黄连温胆汤
加减。
其他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工作强度,避免过劳,防止感冒,预防感染,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
2、饮食疗法: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并补充足够能量及维生素,有水肿者应限盐及水的摄入。
3、配合西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4、合并感染时,及时选用抗生素,注意避免使用对肾脏毒性大的药物,主要从肾脏排泄的抗生素要减少剂量。
5、配合西药降压、止呕,输血或使用促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
6、有条件者进行透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结肠透析等及肾移植。
7、针灸治疗:小尿或无尿者,可选用内关、人中、秩边透水道、中极、归来等穴,用捻转提插泻法,以通闭、利尿;配合肾俞、命门、脾俞、关元等穴,用捻转提插泻法,以补肾健脾、温阳利水。吐逆而小便不利者,灸气海、天枢等穴。
8、大黄、槐花、积雪草各30克,水煎至200ml,保留灌肠,1次/日。2周为1疗程。
9、大黄30克、附子3个、生牡蛎30克,水煎浓缩至1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
10、生大黄、茜草、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各12~24克,水煎至200ml,保留灌肠,1次/日。2周为1疗程。
11、呕吐频繁者,玉枢丹0.6克,吞服,1次/3小时。
12、制附片2片,生大黄末0.6克,白芥子末6克,分贴两侧涌泉穴。
13、生黄芪3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5克,生姜3片,鲤鱼1尾,去鳞及内脏,共煮至熟,去药渣,食鱼喝汤。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