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36脾痿

(2024-05-08 08:22:25)
标签:

脾系病类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5.36脾痿

脾痿又名脾消、脾劳。脾痿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可因本病而导致5.37脾水,18.37脚气,15.78疳积上目,3.14血劳等虚劳类疾病。
脾痿是因胃肠慢性久病,或因它脏病变影响,进食过少等,使脾气痿弱,精微匮乏,机体失却充养,以食少,腹胀,腹泻,疲乏,消瘦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痿病类疾病。

依据
1、起病及进展缓慢,无年齡性别之异。可因长期厌食、胃肠慢性久病,或继发于肝、胆、胰等脏器的病变,或胃肠手术等之后。
2、长期食欲不振,进食量少,大便稀溏,可为脂肪泻,便量多、恶臭、苍白有泡沫,腹胀或伴腹痛,肠鸣,恶心呕吐,消瘦,神疲乏力,晚期可有水肿及面白、头晕等血虚证候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有不同程度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低下,低血钙、低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血钾、胆固醇等降低。大便镜检可有脂肪滴或肌纤维等未消化食物,大便苏丹染色脂肪球阳性,脂肪吸收试验及D-木糖吸收试验异常等。
4、小肠X线钡剂检查:可见小肠内液体和粘液过多,使钡粒呈团块状或絮结,小肠扩张,钡柱中断,羽毛样粘膜消失,出现“印模现象”。
5、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者,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检测发现。

辩证论治
一、脾虚营亏证:久不欲食,腹胀,大便溏稀,形体消瘦,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舌淡白苔薄,脉细弱。益气养营。230、归脾汤 加减。
二、脾虚夹湿证:腹胀或隐痛,肠鸣,纳差,恶心呕吐,体瘦,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健脾化湿。384、苍白二陈汤加党参、厚朴、藿香、砂仁等。
三、脾胃阳虚证:腹泻日久,反复发作,大便稀溏如油状,腹胀痛,喜暖喜按,纳差呕恶,形体消瘦,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或见水肿,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缓。温补脾胃。741、黄芪建中汤 合 723、理中汤  加减。
四、肝郁脾虚证:腹胀痛连及两胁,情志变化加重,纳差呕恶,口干苦,大便稀溏或形如油脂,量多恶臭,解而不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或红,苔薄,脉弦缓。疏肝健脾。640、柴芍六君子汤 合 872、痛泻要方 加减。
五、脾肾阳虚证:腹泻日久,迁延不愈,腹胀痛,大便稀溏,晨泻为著,形体消瘦,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神疲纳少,腰膝酸软,或见肢体水肿,舌胖质淡,苔水滑,脉沉细微或沉迟。温补脾肾。536、胃关煎 合 246、四神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克,炒研末,不拘时服。主治脾虚泄泻。
2、针灸疗法: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针或灸。耳针取胃、脾、神门、交感、皮质下。埋线取胃俞透脾俞、中脘透上脘、阑尾穴透足三里等。
3、推拿疗法:先按摩中脘、腹,再按脾俞、胃俞、大肠俞,横擦脾、胃、肾俞、八髎。
4、注意饮食:开始宜进流质或易消化食物,包括水解蛋白、葡萄糖,分多次小量给予,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适宜调整食品成分,可给予较高蛋白质及高热量正常饮食或软食,以分次多餐为宜。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5.35脾约
后一篇:5.37脾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