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脾约
(2024-05-08 08:20:28)
标签:
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5.35脾约
脾约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习惯性便秘。
脾约之名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脾约多因燥热内结,阴津亏少,或脾虚失运,阴寒凝滞等,使肠道传导迟缓所致。以经常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依据
1、起病缓慢,或继发于热病、产后,或见于年老、体弱者。
2、大便干燥,多呈大块或如小粒,若羊屎状,排出不畅,左少腹有胀压感,服润下通便药物虽可排便,但不久又秘结。常伴食欲不振,口苦或口臭,腹痛,神疲,头痛,不寐等,或于左少腹触及包块。
3、胃肠X线检查:见钡剂到达结肠后运行明显减慢,特别显出扩张的直肠壶腹,或见钡剂在结肠内被分成小块。
4、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或可见肠管痉挛性收缩等。
辩证论治
一、肠道热结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清泻肠热。768、麻子仁丸
加减。
二、肠道气滞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腹中胀满而痛,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理气导滞。183、六磨汤
加减。
三、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燥,粪如羊屎,口干咽燥,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肠。934、增液承气汤
加减。
四、血虚肠燥证:大便秘结,粪燥如栗,面色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养血润肠。695、润肠丸
加减。
五、脾气亏虚证:大便数日一行,虽有便意,临厕则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面色晄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虚无力。补益中气。739、黄芪汤
加当归、党参、白术等。
六、脾胃阳虚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喜热怕冷,四肢不温,面色青白,淡苔白,脉沉迟。温通散结。884、温脾汤 合
280、半硫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建立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进食粗糙而多渣的杂粮,此外,油脂类食物、凉开水、蜂蜜等亦有助于本病的预防及治疗。
2、对顽固性病例可短期使用盐水、甘油或肥皂水洗肠,或用轻泻剂,如麻仁润肠丸、牛黄上清丸等,或用开塞露注入肛内等。
3、生大黄6克,开水泡服。
4、番泻叶3~6克,开水泡服。
5、蜂蜜30克,凉开水冲服。
6、草决明子,炒研末,5~10克/次,开水冲服。
7、针灸疗法,针刺取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刺脾俞、胃俞。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