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膈疝
(2024-04-24 10:27:14)
标签:
脾系病类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5.2膈疝
膈疝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食管裂孔疝。
膈疝是因痰气阻滞,胃失和降,进而使部分胃体逆入胸膈,壅塞气机。以脘膈部痞胀疼痛、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疝病类疾病。
依据
1、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2、胸骨后烧灼感或灼痛,亦可发生于胃脘或两胁部,并可放射至背部、颈部、颌部或左肩臂部。多于食后发生,常伴嗳气或呃逆,平卧、弯腰、蹲下、咳嗽、饱食后用力屏气等可诱发或加重,站立、半卧位、散步、呕吐后可减轻。常有呕吐伴胃脘灼热或疼痛,吐物多为不消化之食物或酸液。常有纳后胸部梗滞感,或有咽下疼痛。可有黑便,部分病人可有胸闷痛或紧束感,脉参伍不调,类似胸痹(心痛)发作。少数病人可发生咳嗽、喘促、心悸等症。
3、一般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胸部叩诊呈不规则鼓音区或浊音区。饮水后或被振动时,胸部可闻及肠鸣音或溅水声。
4、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可见:
(1) 直接征象:膈上食管环;膈下疝囊;疝囊内胃粘膜皱襞影;食管下括约肌升高。
(2) 间接征象:膈食管裂孔增宽(>2cm宽);钡剂反流入膈上囊(>4cm宽);食管胃角变钝;膈上3cm以上部位出现功能性收缩环。
5、内窥镜检查:对滑动型疝可发现食道炎症和溃疡;对食管旁疝无帮助。
辩证论治
一、肝胃不和证:胸骨后或胃脘部灼热、疼痛,嗳气,呃逆,呕吐食物或酸水,两胁胀痛,多因情志变化而诱发或加重,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疏肝和胃。651、柴胡疏肝散加旋覆花、苏叶、黄连、吴茱萸等。
二、瘀血阻膈证:心窝部刺痛,痛有定处,食入即吐,胸骨后及胃脘灼热,可有便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化瘀和胃。927、膈下逐瘀汤加旋覆花、法夏、白及等。
三、胃燥津伤证:胸骨后或胃脘部灼痛,吞咽梗塞,口燥咽干,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弦。滋阴和胃。378、麦门冬汤合678、益胃汤
加减。
四、脾胃阳虚证:吞咽时胸脘部梗塞,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则舒,呕吐不化之食物,纳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温补脾胃。723、理中汤加陈皮、法夏、旋覆花、丁香、苏叶、黄连等。
其他治疗
1、有症状者应避免诱因,肥胖者减轻体重,晚餐距睡眠时要长,使卧床时胃已经排空。其他参照5.3食管瘅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伴有严重食管瘅,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食管狭窄用扩张术无效者,疝囊巨大,反复长期嵌顿产生心肺压迫症状者,急性嵌顿或狭窄导致急诊状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