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面风痛
(2023-11-27 08:29:11)
标签:
脑系类病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2.30面风痛
面风痛又名面痛。面风痛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三叉神经痛。
《证治准绳·杂病》曰:“面痛皆属火。”《串雅外编》有“面风”之名。
面风痛指由风寒、风热等邪侵袭面部经络,或素体阴虚内热,瘀痰阻滞、经脉受压或经络挛急所致,以反复短暂发作的一侧面部剧痛或痉挛,伴面肌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依据
1、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发作突然,无先兆。
2、发作时在一侧面颊及下颏范围内出现发作性的、放射性“闪电式”的剧痛,持续时间仅数秒一2分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以单侧多见,偶见双侧。疼痛呈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跳痛性质。
3、患者面、鼻、口腔前部存在“触发点”,可因说话、进食、洗脸、剃须、刷牙、打呵欠,甚至微风拂面而诱发疼痛的发作。
4、严重发作时,可伴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流涎等表现。部分病例在发作间隙期仍有持续性轻微疼痛,或伴有相应部位感觉障碍等。
5、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
6、原发性者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继发性者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病理改变。
辩证论治
一、风寒袭络证:颜面短暂刀割样剧痛,喜温熨,恶风寒,每因遇风受寒而诱发,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祛风通络、散寒止痛。86、川芎茶调散
加减。
二、风热中络证:颜面短暂发作刀劈样疼痛,口干咽痛,发热重,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止痛。309、芎芷石膏汤
加减。
三、肝火犯头证:患侧面部呈阵发性电击样疼痛,痛时面红目赤,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肋满闷,尿黄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清肝泻火。219、龙胆泻肝汤
加减。
四、阴虚阳亢证:患侧面部呈抽搐样剧痛,颧红,失眠,心烦易怒,咽干口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弦数。滋阴潜阳。114、天麻钩藤饮合145、止痉散
加减。
五、瘀血阻络证:颜面疼痛如针刺刀割,痛久不愈,面色晦黯,舌有瘀点,脉弦涩。活血(通络)止痛。715、通窍活血汤
加减。
六、风痰上攻证:颜面抽搐疼痛,眩晕,胸脘痞闷,咳吐痰涎,形体肥胖,苔腻,脉弦滑。祛风化痰。535、牵正散
加减。
其他治疗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诱发因素。
2、体针疗法:取攒竹、阳白、太冲、合谷、四白、迎香、内庭、阿是穴等,平补平泻法。
3、用白芍30-60克、丹参30克、生牡蛎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1剂/日。
4、用川芎10克、葛根10克、蝉衣5克、全蝎3克、天麻10克,水煎服,1剂/日。
5、用133、五苓散加木防已,常规剂量,水煎服,1剂/日。
6、西医西药:可用卡马西平、苯妥因钠、尼莫地平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局部封闭、射频热凝疗法、三叉神经减压术等治疗。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