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颤病

(2023-11-24 08:18:00)
标签:

脑系类病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2.27颤病

颤病又名脑风、振掉、颤证、老年颤证、震颤、颤症、颤病、帕金森综合征、颤振。颤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震颤麻痹。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之名,“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证治准绳·杂病·颤振》:“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颤病指因感邪、中毒、电击等损伤脑神,或因痰浊、瘀血或因痰浊、瘀血痹阻脑络,经气不利,或年老精血亏虚,脑失所养,虚风内动而成。以头部不自主细微摇动、口眼抽动、手足颤抖等为主要表现的风病类疾病。

凭据
1、好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徐缓,逐渐加重。
2、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等。其静止性震颤不仅可见于上肢,表现如“搓丸样”动作,亦可发于下肢、口唇、舌、面及头部等。震颤不能自主,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激动、疲劳、焦虑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肌张力增高以屈肌明显,出现铅管样或锯齿样强直,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腕、膝关节屈曲,手指内收,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行走起步困难,起步后呈“慌张步态”。运动减少表现为一切随意活动减慢、减少、运动幅度减少,书写困难、“写字过小症”,面肌运动减少、缺乏表情,形成“面具脸”,咀嚼、吞咽、语言障碍和流涎等。
3、智力和情感反应正常,腱反射正常,一般无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和病理反射。
4、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头部X线攝片、CT、脑电图等检查一般亦无明显异常发现。

辩证论治
一、阴虚动风证:肌肉拘急,肢体震颤,情绪激动时加剧,书写困难,动作迟缓,头晕耳鸣,烦躁失眠,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滋阴熄风。71、大定风珠 加减。 
二、血虚动风证:肌肉强直,筋脉拘急,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头晕眼花,心悸,健忘,面色晄白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养血熄风。239、四物汤合145、止痉散 加减。 
三、脾虚动风证:肢体震颤,书写困难,动作迟缓,慌张步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腹胀,或大便稀溏,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益气(补血)熄风。944、醒脾汤 加减。 
四、肝阳化风证:肢体麻木、震颤,头眩头痛,耳鸣,项强不舒,急躁易怒,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细。平肝熄风。114、天麻钩藤饮 加乌梢蛇、僵蚕、全蝎、竹沥、胆南星等。
五、痰热动风证:肢体麻木、震颤,头晕目眩,躁扰不宁,咳吐黄痰,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清热化痰熄风。362、导痰汤 加天麻、全蝎、黄连、天竺黄等。
六、风痰阻络证:肢体震颤、麻木,头晕目眩,面部表情缺乏呈“面具脸”,咀嚼、吞咽、语言障碍或流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祛风化痰通络。276、半夏白术天麻汤 合535、牵正散 加减。 
七、瘀阻脑窍证:肌肉强直,肢体震颤,动作减少,屈伸不利,时有头部刺痛,舌暗红,苔薄,脉细涩。祛瘀通络。715、通窍活血汤 加减。 
八、肾精亏虚证:眩晕、健忘、耳鸣、头痛、肢体震颤,手足强硬,智能迟钝,舌淡,脉弱。补肾益精。208、左归丸  加减。

其他治疗
1、消除紧张心理,陶冶情志。饮食宜清淡,忌高梁厚味。
2、头针疗法:一侧病变时取对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双侧有病变时取双侧。
3、羚羊角粉2-3克,分二次服,1剂/日。
4、用145、止痉散 2-3克,2次/日,口服。
5、用白芍30克、甘草15克、生石决明15克、鸡血藤15克、蝉衣6克、水煎服,1剂/日。
6、西医西药:可用抗胆碱药,如安坦、东莨菪碱、开马君;左旋多巴、美多巴、信尼麦;金刚胺等治疗。震颤局限于一侧或一侧较重的病例,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用立体导向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豆状袢等结构,以减轻对侧肢体震颤。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26痴呆
后一篇:2.28口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