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肝虫病
(2023-10-27 09:39:17)
标签:
传染病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1.36肝虫病
肝虫病又名肝吸虫病。肝虫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华支睾吸虫病。
肝虫病是进食未熟而含有肝虫(华支睾吸虫)幼虫的鱼虾之后。肝虫寄生于肝内胆道,湿热虫毒蕴结,肝胆疏泄失常。以胁痛,腹痛,食少,黄疸,胁下痞块,检查获肝虫(华支睾吸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依据
1、有生食或进食未经煮熟之鱼虾史。
2、多起病缓慢,脘腹胀痛,胁痛不适,腹泻,或往来寒热,饮食减少,或神疲乏力,头晕,形体消瘦。
3、轻度皮肤、巩膜发黄,右胁下有痞块,触之疼痛。
4、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常在10%~40%间;免疫学检查,成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达95%,抗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夹心法阳性;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于胆汁中可找到肝虫(华支睾吸虫)虫卵。
辩证论治
一、肝胆湿热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右胁下胀痛,口苦咽干,两目发黄,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解,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利肝胆湿热。520、茵陈蒿汤
加川楝,延胡索,榧子等。
二、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脘痞不透,腹泻,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白,脉弦细,疏肝健脾。653、逍遥散
加使君子,槟榔等。
三、肝郁血瘀证:右胁下有痞块,推之不移,触之疼痛,伴胸胁胀满,面黯形瘦,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疏肝理气、化瘀消积。340、血府逐瘀汤
加槟榔、鳖甲等。
其他治疗
1、驱虫治疗,可选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六氯对二甲苯等药。
2、榧子肉30克、槟榔15克、使君子10克,水煎服,1剂/日,15天为1疗程。
3、南瓜子30~60克制成粉末,1剂/日,连服2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