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46震颤

(2023-07-02 07:56:58)
标签:

本草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20.46震颤

慨述
震颤又稱颤症、颤振。
震颤是指手足顫動,或頭部搖晃不能自主的癥狀。多因肝肾精血亏少,气阴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因风痰阻络等所致。导致震颤的常见疾病有颤病、脑萎、气厥等脑系疾病。
临床若对以震颤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暂以震颤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指手足顫動,或頭部搖晃不能自主,可与痉病类疾病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的表现相鉴别。
二、根据病史、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长期久病,或温病后期出现震颤,为气血亏虚或兼动风症状,多为颤病。
2、年老体弱震颤,常见于脑萎、脑络痹。
3、突然昏仆,而后出现震颤,检查无特殊改变者,多为气厥。
4、由于煤气中毒、电击伤、锰中毒、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者,有明确的病因可查。
三、腦電圖、肌電圖、腦脊液實驗室檢查,血清生化檢測等,有助於明確診斷。

辨证论治.
一、气血两虚证:颤动日久,筋脉拘急,行步慌张,神呆懒言,肢体无力,头晕眼花,心悸而烦,气短自汗,大便不爽,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细无力。益气补血熄风。499、定振丸。气短、疲乏,加人参。
二、肝肾阴虚火旺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急躁易怒,腰膝酸软,颤动日久,步态拖沓,行路不稳,失眠健忘,大便秘结,舌暗红,苔少,舌下络脉曲张,脉弦细。补益肝肾,滋阴熄风。180、六味地黄丸。常加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栒杞;肝郁化火,加山栀、柴胡、薄荷;潮热、骨蒸,加秦艽、地骨皮、胡黄连;心烦不眠,加远志、珍珠母、酸枣仁;大便干结,加玄参、火麻仁、大黄。
三、阴虚动风证:肢体颤动,手足蠕动不安,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夜热盗汗,遗精阳矮,头晕目眩,心烦不寐,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无力。:养阴熄风。114、天麻钩藤饮。筋脉挛急,加地龙、僵蚕;五心烦热,加黄柏、生地、麦冬、玄参;盗汗加五味子、麻黄根、乌梅。
四、风痰阻络证:肢体颤动,筋脉拘挛,胸闷脘痞,头晕吐涎,面多油脂,舌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祛风除痰,舒筋和络。693、涤痰汤。筋脉拘挛,加白芍、牛膝、地龙、桂枝;胸闷痰多,加天竺黄、白附子。
五、痰热内扰证:久患肺病,或肝病,或肾病,神识昏蒙,烦躁不安,肢体震颤,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喉间痰鸣,面红气粗,或高热抽搐,口有肝臭或尿臭,口渴唇焦,舌质红,苔黄膩,脉滑数。清热豁痰开窍。781、清心涤痰汤,或 747、菖蒲郁金汤,配服353、安宫牛黄丸。常去人参;痰多,加服猴枣散;便秘,加大黄、芒硝(冲服)。
六、气郁痰阻证:平素情志不舒,受精神刺激后突发昏仆,肢体颤动,头摇不能自已,醒后觉咽喉间有物梗塞不畅,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薄白腻,脉弦滑。理气化痰。279、半夏厚朴汤合841、越鞠丸。胸闷、喜叹息,加郁金、柴胡;头晕、气短,加党参、当归。
七、肝经火旺证:颈前瘿核肿大,按之震颤,急躁易怒,多言手颤,烦热多汗,消谷善饥,身体消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泄火。219、龙胆泻肝汤。可加牛蒡子、菊花、黄药子、夏枯草等。
八、髓亏证:头摇肢颤,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补益精髓。415、龟鹿二仙膏,489、河车大造丸。常加山茱萸、何首乌、黄精、五味子、石菖蒲等。
九、瘀阻脑络证:头痛如刺,痛处固定,肢体颤抖,头摇不止,或伴呕吐,健忘眩晕,少寐多梦,舌暗红有斑点,脉弦涩。化瘀通脑。715、通窍活血汤。可加丹参、地龙、土鳖虫、全蝎等。

其它疗法
一、单方验方:常服加味逍遥丸、杞菊地黄丸、天麻丸、黑芝麻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常用太冲、合谷、风池、外关、曲池、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人中、下关、承筋等穴位。
2、耳针疗法:常用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三焦、肘腕、指、膝等穴位。
三、常用熄风中药:全蝎、乌梢蛇、白附子、僵蚕,杞菊地黄丸、天麻丸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四、西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抗胆碱类药,如安坦、东莨菪碱、开马君等;多巴胺代替药,如左旋多巴、美多巴、信尼麦、溴隐亭等;以及心得安、安定等镇静剂药物配合使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45瘫痪
后一篇:20.47紫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