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36便秘

(2023-06-20 09:22:48)
标签:

本草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20.36便秘

慨述
便秘又称便闭。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时间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均可导致便秘。便秘除常见于肠道病变外,肛门部的病变、肌痿、风痱、肠外肿块压迫、温热病过程中、过服止泻药或温燥之品、腹部手术之后、全身衰惫状态等均可出现便秘。
临床若对导致便秘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便秘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根据便秘的新久缓急,大便性状,腹部征象及全身症状等,以辨别便秘之冷、热、虚、实。系全身病变影响大肠传导或是肠道本身的病变。
二、根据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经常便秘而不甚痛苦者,多为脾约。
2、手术之后便秘,多为肠痹。
3、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者,多属肠郁。
4、急性热病之中或之后多有便秘,为热盛和阴津耗损的便秘。
5、新产失血、久病、年老、体弱者之便秘,多为气血亏虚所致。
6、肌痿、瘫痪所致者,有其原发病的典型表现。
7、痔疮、裂肛、肛门挛急、锁肛痔所致者,可发现肛门局部病变。
8、癌肿等所致者,腹部多可扪及包块。
三、肠痹、肠结、肠癌、肠瘤、大瘕泄等经过X线平片或胃肠钡剂造影、纤维内窥镜等检查,常可见到特殊病理改变。

辨证论治
一、肠热腑实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有力。清热攻下。74、大承气汤。发热、口臭,加生地、黄芩、黄连、知母;口干、舌燥,加生地、玄参、天花粉、葛根。
二、肠道气滞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噯气肠鸣,胸胁满闷,苔薄膩,脉弦。行气宽肠,泻结行滞。183、六磨汤加厚朴。口苦、心烦,加黄芩、山栀、龙胆草;气逆呕吐,加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抑郁、胁胀,加郁金、柴胡、白芍、合欢皮;因于损伤或手术之后,加桃仁、鸡血藤、红花、赤芍;大便干结,加玄参、火麻仁、柏子仁、蜂蜜、生地。
三、寒滞肠道证:大便秘结,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淡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温里散寒,攻下冷积。884、温脾汤。腹胀、矢气多,加枳实、厚朴、木香、小茴香;伴恶寒、身痛,加荆芥、防风、细辛。
四、阴虚肠燥证:大便难下,粪便燥如羊屎,口干咽燥,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增液润肠,滋阴通便。933、增液汤加蜂蜜、玉竹、麻仁之类,或768、麻子仁丸加减。口干、咽燥,加沙参、玉竹、瓜蒌仁;五心烦热,加莲心、知母、山栀、龟板。
五、血虚肠燥证: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唇、甲色淡,舌质淡白,苔薄,脉弱。养血润肠通便。695、润肠丸。可加玄参、何首乌、枸杞;低热、心烦,加何首乌、玉竹、知母、胡黄连;大便燥结,加柏子仁、郁李仁、瓜蒌仁。
六、脾肺气虚证: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大便并不干硬,或初硬后溏,便后疲乏,面色淡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益气通便。739、黄芪汤加党参、桔梗、升麻之类。气虚甚,加人参、白术;气坠脱肛,加人参、升麻、柴胡、枳壳;气短息弱,加黄精、五味子、西洋参。
七、脾肾阳虚证:大便秘结,面色苍白,时作眩晕,心悸,少腹冷痛,小便清长,畏冷肢凉,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温补脾肾。442、附子理中汤。便秘、腹胀痛,加大黄、枳实;气短、疲乏,加黄芪、黄精;腹部冷痛,加肉桂、小茼香、肉苁蓉。

其它疗法
一、灌肠疗法:肥皂水800mL灌肠。开塞露30mL,肛门灌注。
二、单方验方
1、番泻叶10克,开水泡服,早晚各1次。
2、蜂蜜10mL,口服,或开水冲服,可常服。
3、大黄10克,开水泡服,早晚各1次。
4、当归15克,火麻仁15克,水煎服。
5、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份,研细,少加白蜜冲服。
三、针炙疗法:
1、针刺或温针、或艾灸:大肠俞、天枢、支沟、气海、长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2、耳针疗法:取直肠下段、大肠、皮质下,用中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
四、常用中成药:当归龙荟丸、更衣丸、通便灵、清宁丸、麻仁丸、五仁润肠丸、半硫丸等,可辨证选用。
五、常用通便中药:大黄、芒硝、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六、西药治疗:石蜡油每次15~30mL,睡前服;大黄苏打片、甘油栓、开塞露、硫酸镁、氧化镁等,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35泄泻
后一篇:20.37便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