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癓积
(2023-06-18 07:33:31)
标签:
本草古方验方 |
分类: 内科 |
20.34癓积
慨述
癓积又名腹内包块。
癓积是指触及腹腔内有形可征的包块,以往称称为积聚、癥瘕。一般为有形之邪搏结,如血瘀、虫积、食积、燥屎、痰凝等而成。其常见疾病有腹内癌瘤、石瘕、肠覃、肝积、肥气、肠结、肠痈、食瘕、伏梁、蛔虫病等。
临床若对出现腹内包块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腹内包块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腹部扪及包块,或大或小,边缘或整齐或不整齐,质地可硬可软,推之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等,一般可作为鉴别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的主要特征。
二、根据包块的部位进行诊断思考,如:
1、脐周包块如条索状,时聚时散,多为蛔虫病。
2、脐上腹部包块,可见于胰痈、胰癌、食瘕、胃缓、胃反等。
3、右下腹包块,常为肠痈、肠罩等
4、左下腹包块,可为燥屎或肠癌、伏梁、肠罩等。
5、右胁下包块,圆滑柔软者,多为肝癖;伴黄疸者,多为肝热病、肝瘟;伴触痛拒按,局部灼热者,或为肝痈;坚硬不平者,可能为肝积、肝癌;
6、左胁下巨大包块,多为肥气、恶核。
7、右肋缘胃脘部卵圆形包块,常见于胆石、胆胀;肿硬不平者,可能为胆癌。
8、胃脘部包块可见于食瘕、胃癌等。
三、根据伴随症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若有腹壁膨胀,青筋暴露者,多为肝积、肥气。
2、腹部包块不甚明显,而腹痛腹胀甚、便秘呕吐者,可见于肠痹、肠结等病。
3、妇女腹部圆滑包块,一般不痛、不影响月经者,可见于肠覃。
4、上腹部深处扪及包块,伴小便异常者,可能为肾的病变。
5、小腹部包块,尿频尿血,可能为膀胱癌;妇女见之且有崩漏表现者,可能为石瘕、胞癌。
四、血、尿、粪便常规检查多属必要。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内窥镜检查等常用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证:包块软而不坚,硬痛不移,胀痛并见,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苔薄,脉涩。理气化瘀消积。477、金铃子散合260、失笑散。两胁胀痛,加郁金、柴胡、枳实、厚朴;刺痛拒按,加桃仁、红花。
二、瘀血内阻证: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面暗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暗或见斑点,脉细涩。活血化瘀消积。927、膈下逐瘀汤。疲乏、食少,加党参、黄芪、白术;女子经闭,加当归、丹参;面白、唇淡,加阿胶、熟地、当归。
三、血虚挟瘀证:腹内积块,疼痛拒按,面色萎黄或黧黑,形体消瘦,食少无味,头晕面白,知质淡紫,脉细涩。祛瘀养血。31、八珍汤合166、化积丸加减。
四、痰瘀互结证:腹内包块圆滑,腹胀痞闷,或有刺痛,舌胖色暗,脉弦涩。祛痰化瘀。287、加味四物二陈汤,痰多,加瓜蒌壳、制南星;刺痛,加乳香、没药。
其他疗法
1、常用软坚消积中药:鳘甲、土鳘虫、三棱、莪术、姜黄、穿山甲、阿魏、鸡内金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2、体针疗法:常用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内关、肝俞、肾俞、行间、三阴交等为主穴。
3、西医治疗:长期久病,病情重危,腹部包块,形体消瘦者,可用能量合剂、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滴注;腹部包块,经诊断有明显手术指征者,可考虑行手术摘除。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