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咳嗽

(2023-06-02 09:11:48)
标签:

本草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20.18咳嗽

慨述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从肺经喉发出咳声的症状。由于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称为外感咳嗽;如因脏腑功能失调,波及肺所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
咳嗽是指从肺经喉发出(咳、咳)有声的症状,多因六淫外邪袭肺、有害气体刺激、痰饮停肺、气阴亏虚等而致肺失清肃宣降,肺气上逆所致。除肺咳以咳嗽为主症外,几乎所有肺系疾病均可见到咳嗽,它脏疾病亦可影响到肺而伴见咳嗽。
临床若对以咳嗽为主症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暂以咳嗽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临床检查未见其他特殊阳性体征,仅有肺呼吸音增粗,或有散在干湿啰音,X线仅见肺纹理增粗者,一般为肺咳。新起病咳嗽剧者为暴咳。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为久咳。
二、以咳嗽为主症的病变,除肺咳者外,还有肺热病、哮病、肺痿、肺胀、肺络张、肺痨、肺癌、百日咳、尘肺、肺衰、肺厥、肺水、悬饮、气胸且,肺虫病等。应根据咳嗽伴随的症状,以及检查的结果不同进行鉴别,如:
1、哮呜有声,喘甚于咳者,为哮病。
2、伴骤起发热的烦渴者,多见于肺热病;伴胸痛,咯腥臭脓血痰者,为肺痈。
3、咳久而咯痰,胸中胀闷者,常见于肺胀;亦可见于尘肺等病。
4、伴咯吐大量粘痰或脓痰,或间断性咳血者,可考虑肺络张。
5、咳嗽伴吐浊唾涎沫者,见于肺痿。
6、伴低热、盗汗、或咯血者,多为肺痨。
7、百日咳以咳嗽呈阵发连声,且咳后有鸡呜样回声为特点。
8、年龄较大,而咳嗽咯血,逐渐加重,体质迅速恶化者,应考虑肺癌之可能。
9、咳嗽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面色灰暗或青紫,嘴唇发绀者,可考虑肺心病、肺水、肺衰、肺厥等病。
10、悬饮以胸胁饱满,胸痛为主症,咳嗽为次要表现。
11、妇女妊娠期出现的经久不愈的咳嗽,为子嗽。
12、发生在高原地区之咳嗽,伴胸闷胀痛、头痛、心悸及气喘者,考虑是高原胸痹。
三、咽喉长期干痒不适,可引发咳嗽,称为喉咳。咽喉其他病变如喉喑、喉痨、喉部息肉或肿瘤、鼻渊等,亦可导致咳嗽,应作五官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一般应作胸部X线检查,常可发现肺部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五、必要时可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及有关血清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引起咳嗽的病因。

辨证论治
一、风寒束肺证: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声重,胸闷,气喘,咯痰稀白,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宣肺止咳。396、杏苏散合476、金沸草散 加减。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不爽,气喘,痰黄,口渴,咽痛喉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宣肺止咳。721、桑菊饮。
三、风痰恋肺证:咳嗽,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头痛,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数。疏风化痰、宣肺止咳。147、止嗽散。
四、燥邪犯肺证:干咳,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少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干而少津,脉浮涩。润燥止咳。720、桑杏汤。 加减。
五、痰热壅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而黄稠,咯吐不爽,或痰气腥臭,或吐脓血痰,胸闷胸胀,面赤,发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止咳。792、清金化痰丸。 加减。
六、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易咯、质粘稠、色白或灰,晨起或食后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嗜卧,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或滑。燥湿化痰、宣肺止咳。384、苍白二陈汤合47、三子养亲汤 加减。
七、寒饮停肺证:咳嗽,胸闷,气喘,或有哮鸣音,痰稀白或为涎沫,恶寒,头身痛,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弦滑。91、小青龙汤 加减。
八、肝火犯肺证:气逆咳嗽阵作,咳时面赤,咯痰难出、量少色黄质粘,胸胁胀痛,咳时掣痛,口干苦,急躁易怒,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散。清肝泻肺止咳。951、黛蛤散合491泻白散。 加减。
九、肺气虚证:咳嗽日久,咳声低微,少气喘息,痰多稀薄,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语音低微,纳差,恶风自汗,舌淡,脉弱。补气益肺止咳。428、补肺汤。 加减。
十、肺阴虚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而粘难咯,或痰中挟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止咳。8、二冬二母汤 加百合、生地、沙参等。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萝卜汁、梨汁、姜汁各1匙,加蜜半盏,调服,1次/日。
2、乌梅8个、红枣2个、杏仁7个,共捣烂后用黄酒20m1,加水适量煎服,2次/日。 
3、紫苑15克、百部6克,研为细未,每服0.3~0.6克,2~3次/日。 
4、白蜜(微炼)100克、川贝(研未)50克,调匀,分10次服,3次/日。 
5、川贝母10克、茶叶3克、冰糖15克,共为细未,开水冲服,1剂/日。 
6、苏叶10克、批把叶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 
7、桑叶10克、银花20克、黄芩10克,水煎服。 
8、川贝母3克、梨2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主穴为肺俞、天突,定喘、合谷、列缺等,配穴丰隆、膏盲、内关、膻中。每次选主穴1~2个,备穴2~3个,一般平补平泻,必要时可配用灸法。 
三、常用中成药:橘红丸、宣通理肺丸、痰咳净、虎耳草素片、咳特灵、康尔止咳剂、麻杏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罗汉果止咳冲剂、批把止咳冲剂、蜜炼川贝批把膏。克咳胶囊等。
四、常用止咳中药:桔梗、半夏、紫苑、贝母,枇杷叶、杏仁、马兜铃、罂粟壳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五、饮食忌辛辣及过咸,戒烟酒。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失音
后一篇:20.19气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