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齿衄
(2023-05-31 09:10:37)
标签:
本草古方验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20.16齿衄
慨述
齿衄又名牙宣。
齿衄是指血液自牙缝或牙龈渗出的症状。多因胃经积热,阴虚火旺,或心脾两虚,血不循经所致。常见于牙宣及紫癜病。髓劳、肥气、血溢病、疫斑热等疾病中。
临床若对导致齿觑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齿衄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
一、以齿龈出血为主要表现。当与口腔、咽喉、肺及气管、食管及胃脘部的出血而见咯血、呕(吐)血、鼻衄等相鉴别。
二、根据病情、病史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龈肉萎缩,牙根宣露,牙齿松动,齿缝或龈问经常出血或溢脓液为特征者,多为牙宣。
2、血溢病除齿衄外,并有其他容易而难止的出血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皮下出血瘀斑者,多为紫癜病。
3、经常出血不止,多为髓劳或血液病等,血液和骨髓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牙齿损伤的出血有齿部外伤史。
5、温热类疾病,在高热同时常有鼻衄等症,如疫斑热、肺热病、时行感冒、烂喉丹痧、麻疹、中暑等。
6、妇女在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齿衄,称经行吐衄。
7、左胁有肿块,经常齿衄等出血症状者,常为肥气。
三、根据临床需要,可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X摄片、CT扫描、病理切片等,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风火(热)犯齿证:牙齿痛,牙龈红肿,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疏风清热固齿。940、薄荷连翘方 加减。
二、胃火燔齿证:齿衄量多、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牙痛剧烈,口渴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清胃泻火、凉血止血。293、加味清胃散 合 490、泻心汤 加减。
三、火毒犯龈证: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牙痛,头痛,或患处有脓溢出,腮肿连颊,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清热解毒。188、玉女煎 加减。
四、虚火灼龈证:时有齿衄、量少色红,牙痛隐隐,齿龈微红、微肿,牙齿松动,午后痛甚,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质红嫩,苔少而干,脉细数。滋阴润齿、降火止痛。472、知柏地黄丸加青蒿、炒蒲黄。
五、心脾气血两虚证:齿龈色淡,血液渗渗而出、量多、色淡,面色无华,神疲纳少,心悸少寐,舌淡,、脉弱。补益心脾气血。230、归脾汤 加减。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生石膏30克、黄柏15克、五倍子15克、儿茶6克,浓煎漱口,每次5~10分钟。
2、冰硼散水,漱口。
3、三七粉0.5~1克,或十灰散(丸)10克,顿服。
4、白及粉或三七粉棉片局部压迫。
5、槐花、荆芥穗,各等分为未,擦患处。
二、常用止血中药:白茅根、藕节、仙鹤草、大蓟、小蓟、紫珠、蒲黄、白及粉、三七粉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三、西药止血:立止血、维生素k、安络血、氨基己酸、凝血酶、止血芳酸等。
四、麻黄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浸棉球塞压出血处。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