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5头痛

(2023-05-19 14:11:03)
标签:

本草

古方

验方

分类: 内科

20.5头痛

慨述
头痛,症状名。为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症状。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除脑系疾病、头颅损伤及眼、口、鼻等头部病变外,许多全身性疾病也都可以导致头痛。头痛作为主症还可以是独立的病种,如偏头痛、面风痛、厥头痛等。
临床若对导致头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头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辨病思路
一、根据头痛的主要位置以辨病位与病种,如:
1、前额痛多见于眼、鼻疾病及血劳等。
2、一侧头痛多见于耳病及偏头风(痛)、面风痛等。
3、头痛部位固定、持久,可见于脑瘤、颅脑痈;巅顶痛多见于神郁。
4、枕部痛多见于项痹、风眩、脑瘤等。
5、全头痛或痛位不定者,多见于头脑外伤、神劳、虚眩等。
二、根据头痛的新久缓急及时间等,进行辨病思考,如
1、新起头痛多属外感,如感冒、时行感冒、春温等。
2、经常头痛多为内伤杂病,如各种虚劳类疾患等。
3、突起剧痛可见于厥(真)头痛、面风痛、偏头风(痛)、雷头风、出血中风等病。
4、下午或晚间头痛甚者,常为眼部疾病。清晨或上午痛甚者,常为鼻科疾病。
5、持续痛且进行性加剧者,常为脑部癌瘤、颅脑痈。
6、痫病则于发作后常有头痛。
三、根据伴随症状进行诊断思考,如:
1、头痛伴恶心呕吐,并有发热者,可为邪毒及脑,如时行感冒、春温、暑温、脑痨、温毒发斑、颅脑痈等;不伴发热者,可为头部外伤及内伤、厥头痛、脑部癌瘤等。
2、神劳之头痛伴有头晕、失眠、健忘。
3、脑痨之头痛常伴盗汗、潮热等症。
4、面风之头痛因风冷等刺激而诱发。
5、女性头痛间歇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常为偏头风(痛)。妊娠期间出现偏头痛者,称妊娠偏头痛。
6、外感温热、温毒所致头痛常伴高热等症。
7、老年人头痛伴肢体振颤等症者常见于脑络痹。
8、疟疾发作时,见寒战、发热而头痛剧烈。
9、神郁之头痛多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

辩证论治
一、风寒犯头证: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止痛。86、川芎茶调散加减。
二、风热犯头证: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止痛。309、芎芷石膏汤 加减。
三、风湿犯头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疏风祛湿止痛。487、羌活胜湿汤 加减。
四、气血两虚证: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食少腹胀,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补气生血。31、八珍汤 加减。
五、肝肾阴虚证:头痛,眩晕,耳鸣,心烦少寐,目干涩,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滋补肝肾。397、杞菊地黄丸 加减。
六、肝阳上亢证:头胀而痛,眩晕,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平肝潜阳。114、天麻钩藤饮 加减。
七、肝火犯头证:头痛剧烈,目睛胀痛,面红气粗,烦躁易怒,耳鸣如潮,口苦,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干,苔黄,脉弦数。清肝泻火。527、栀子清肝汤 加减。
八、寒滞肝脉证:头部冷痛,巅顶痛甚,得温则缓,口淡不渴,恶心吐誕沫,四肢不温,舌质暗,苔白,脉沉紧。暖肝散寒止痛。407、吴茱萸汤 加当归、肉桂。
九、痰浊犯头证:头痛昏矇,胸脘满闷,呕吐涎沫,纳呆,苔白腻,脉濡滑或弦滑。祛痰化浊止痛。276、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
十、痰热内扰证:头目胀痛,胸闷呕恶,咳吐黄痰,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涤痰。337、竹沥达痰丸 加减。
十一、瘀血犯头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昼轻夜重,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活血化療通络。715、通窍活血汤 加减。
十二、肾精不足证:头痛眩晕,耳鸣键忘,腰藤酸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脉弱。补益精髓。69、大补元煎加紫河车。

其他治疗
一、疼痛剧烈者,可给止痛药物,如去痛片、安痛定等。
二、单方验方:
1、黄芪、川芎、按2:1份量,泡服,治气虚型头痛。
2、夏枯草10-15克,菊花10克,泡服,治肝阳上亢头痛。
3、鹅不食草30克,白芷15克,冰片1.5克,研细末,用棉签点药粉,送入鼻腔,治偏头痛。
三、贴敷疗法:白附子、葱白捣烂,取豆大颗粒贴敷太阳穴,治太阳头痛。
四、熏蒸疗法:川芎15克,蚕砂30克,僵蚕20~30个,白芷15克,密闭煎至有药味,然后按痛处大小,在药盖中间开一小孔,进行熏蒸。
五、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主穴常有百会、太阳、风府、大椎、攒竹、瞳子髎等,配穴根据头痛部位不同而循经取穴。
2、七星针疗法:叩刺常规刺激区,并重叩太阳、印堂及头痛局部出血,或叩太阳加拔火缺罐。
六、推拿疗法:用推、拿、按、摩、抹、揉、搓手法。
外感取头维、风池、大椎、合谷、太阳、肩井;
痰郁取膻中、中脘、中府、丰隆、脾俞、三阴交;
气虚取膻中、中脘、气海、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血虚取头维、神门、膈俞、肝俞、脾俞、心俞。
七、常用止痛中药: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天麻、细辛、藁本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八、常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天丸、太极通天口服液、步长脑心通、强力天麻杜仲丸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4盗汗
后一篇:20.6眩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