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6中暑

(2023-04-21 08:24:25)
标签:

古方

验方

本草

分类: 内科

19.6中暑

中暑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重症中暑及高温损伤。
中暑之名见《三因极-病证方论.叙中暑论》。
中暑是因夏季在高温和或烈日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的环境,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脏腑,热闭心神,或热盛津伤,引动肝风,或暑闭气机。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头痛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中暑若及时抢救,一般预后良好,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者,预后不佳。
依据
1、多发生在夏季。年老、体弱者或产妇易于发病,有高温(35以上)作业,或烈日下暴晒史。
2、有汗出口渴,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等症。
3、体温多在40左右(其中脱证口温常低于正常,肛温微升);皮肤干燥,昏迷抽搐。
4、有的病人表现为突起发热无汗,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或呕泻肢冷,或剧烈头痛,呕吐,眩晕耳鸣,烦躁不安,或见皮肤苍白,出冷汗,呼吸浅快,脉细微,血压下降。
辩证论治
一、暑热内郁证:壮热,烦躁,头痛,头晕,口渴多饮,汗多,体倦,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洪大。祛暑清热。264、白头翁汤 加参须、淡竹叶、西瓜翠衣等。
二、暑热闭神证:发热口渴,神志躁扰不宁或昏迷,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沉实。祛暑开窍。813、清营汤合353、安宫牛黄丸 。
三、暑热动风证:壮热不退,躁扰不宁甚或神昏,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双目上视,面赤息粗,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清热祛暑熄风。830、羚角钩藤汤加减,配服864、紫雪丹
四、暑闭气机证:发热无汗,烦躁,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头痛而胀,甚或神昏、神昏、耳聋、肢厥,舌红苔黄,脉弦或沉伏。祛暑开闭。120、木香调气散 189、玉枢丹 344、行军散
五、暑伤津气证:发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思睡,气短乏力,尿短黄,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无力。清暑益气。107、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六、阳脱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呼吸浅促,脉细欲绝。回阳固脱。509、参附汤 合 259、生脉散加减。
七、阴虚动风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胸闷汗出,四肢抽搐或痉挛疼痛,或肢体麻木、震颤,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熄风。52、三甲复脉汤加味。
八、暑伤肺络证:感受暑热,骤然咳血、衄血,身热,口渴,咳嗽气喘,头目不清,舌红,苔黄,脉洪数无力。清暑宣肺。895、犀角地黄汤合811、清络饮。 

其他治疗
1、立即将病人搬离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2、配合输液以纠正失水、失盐。有抽搐者,酌情补充钙制剂。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或冬眠1号药物降温,对症处理休克、心衰、脑水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积极防治感染。
3、中暑阳证及暑厥[闭」、暑风「痉],以针为主,百会、人中、风池、风府、大椎、少商、商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为常用穴,暑风患者,除必刺百会、人中、大椎以外,并可针刺少商、商阳、委中出血。
4、中暑阴证及暑脱,以灸为主,气海、关元、肾俞等为常用穴。
5、刮瘀疗法:在患者胸、腹、颈、项、背及手足弯曲处,用屈指扭捻,或用羹匙边缘刮皮肤,使皮下出现青紫色出血斑。
6、鲜荷叶1张,鲜竹茹60g,水煎服,用于中暑高热多汗。
7、大蒜3~5瓣,捣烂和开水灌下,用于中暑昏倒,人事不省。
8、韭菜汁1杯,灌下,用于中暑神昏。
9、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水煎服,用于中暑身热汗出。
10、冰片1克、生石膏30克,共为细未,每服1.5克,开水送下,用于中暑发热,胸闷不适。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9.5伤暑
后一篇:19.6.1暑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