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痿躄
(2022-11-21 09:16:43)
标签:
古方疾病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18.18痿躄
痿躄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神经性进行性肌萎缩。
《素问·痿论》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痿躄多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湿热痰浊阻滞,筋脉失养所致,以四肢尤其是下肢进行性麻痹不仁,痿弱无力,肌肉萎弱,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痿病类疾病。发病率男多于女,大部分具有家族性。
依据
1、男多于女,大部分具有家族性。30岁左右发病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青春期或儿童期发病者病程进展较快,病情较重。
2、通常两侧同时起病,对称性进展,先有腿胫部及足背肌肉无力,继之萎缩,趾及足背曲屈受限且无力,故呈“垂足”或“弓形足”,下肢沉重乏力,步行呈拖拉步态。萎缩渐向近端发展,可有筋惕肉。肌肉娄缩后出现下肢远端肌肉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等障碍。晚期可致手部远端肌肉无力或萎缩,手的功能笨拙不灵。
3、肌腱反射随肌娄缩进展而呈减退或消失。下肢皮肤可见紫绀发凉及指、趾甲松脆、增厚、易脱。下肢肌肉萎缩不超过大腿的下1/3,外观呈“倒置酒瓶状”,手部肌萎缩不超过肘以下2/3,外观呈“猴手”畸形,晚期可出现病理反射。
4、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可正常或升高。电兴奋性检查早期降低、晚期消失。肌电图检查示运动和感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辩证论治
一、热毒蕴结肌肤证:四肢麻痹不仁,痿弱无力,运动受限,发热,口渴,肌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清热解毒。821、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湿热阻络证:四肢尤其是下肢麻木,痿弱,肌肉酸痛沉重。活动受限,感觉迟钝,发热,口渴不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化湿通络。283、加味二妙散加薏苡仁、赤茯苓等。
三、瘀血阻络证:四肢麻木痿弱,肌肉萎缩,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活血化瘀通络。412、身痛逐瘀汤加减。
四、脾虚气陷证:下肢痿弱无力,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头晕气短,肛门坠重或脱肛,或久泄便频,或尿频失禁,神疲乏力,纳差,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补脾(益气)升阳。423、补中益气汤加减。
五、气血两虚证:四肢麻木不仁,痿弱无力,肌肉萎缩,感觉迟钝,甚至不能随意运动,头晕眼花,神疲懒言,唇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补益气血。302、圣愈汤加减。
六、肝肾亏虚证:四肢痿弱无力,尤以下肢为甚,肌肉萎缩,不能随意活动,腰酸,眩晕耳呜,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滋补肝肾、强筋壮骨。463、虎潜丸加牛膝、麦冬等。
其他治疗
1、注意休息,加强功能锻炼。
2、针灸疗,可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攒竹、悬钟、关元等穴。
3、紫河车粉,10克/次,2次/日;猪、牛骨髓煮熟,捣烂和入米粉,白糖调服;新鲜骨髓加入黄豆煮食。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