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血痹
(2022-11-09 08:46:22)
标签:
古方疾病验方 |
分类: 外科.骨科 |
18.7血痹
血痹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雷诺病、红斑性肢痛症。
血痹之名出于《灵枢·九针论》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
血痹是因风寒之邪侵及血脉,或因情志刺激,使络脉挛急不和,营血不从,以阵发性肢末,多为手指,对称的间歇性发白、紫暗或潮红、冷痛、遇冷加重,或见红斑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依据
1、以青中年女性为多见。常因情绪激动或感受寒冷而诱发。
2、症状发生2年以上,冬季发作频繁,可有家族史。
3、以肢末(主为手指)呈阵发性、左右对称性皮肤发白、青紫,继而转为潮红的“三色”改变。自觉寒冷疼痛,或有痒、麻感等为主要表现,保暖、消除紧张症状可得以缓解,肤色变红并转暖。
4、未发病时肢端可完全正常,极少有坏死(或仅限于皮肤表面)。部分病重者可有鼻、耳及下颌、面颊受累而有同样表现。
5、脉搏搏动正常。后期患指肌肤可有干萎表现。
6、血沉、抗“O”等检查可无异常。发作时肢端血流图及甲皱微循环可示血流量减少。
辩证论治
一、营卫不和证:肢体末端对称性间歇性发白,紫黯,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自汗恶风,苔薄白,脉浮缓。疏风通络,调和营卫。624、桂枝汤加黄芪、当归、防风等。
二、寒滞经络证:肢端冷痛发白,遇寒加重,得温缓解,形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温阳散寒通络。321、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瘀血阻络证:肢端疼痛如针刺,入寒尤甚,皮肤紫黯,舌质紫黯或瘀斑,脉涩,化瘀通络。632、桃红四物汤加减。
四、肝郁血瘀证:肢端冷痛或刺痛,苍白、青紫、黯红变化不定,病情每因情绪刺激而发生或加重,胸闷胁胀,舌紫黯,脉弦。疏肝化瘀。653、逍遥散加赤芍、桂枝、鸡血藤等。
其他治疗
1、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2、西药,如为雷诺病,可选用利血平、左旋多巴、呱唑嗪、灰黄霉素等;如为红斑性肢痛,可选抗焦虑药和止痛药合用,严重者可考虑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
3、体针疗,取绝骨、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外关等穴。
4、耳针疗,取心、肾、皮质下、交感、内分泌,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埋针。
5、穴位注射疗,用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