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脱肛
(2022-10-29 16:32:50)
标签:
疾病验方古方 |
分类: 秘尿生育 |
17.10脱肛
脱肛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直肠脱垂。
脱肛之名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曰:“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脱肛是因肺脾肾气虚,中气下陷,固摄失司所致。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不能自行回复为主要表现的下垂类疾病。
依据
1、多有腹泻、痢疾等病史,起病缓慢,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2、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肛。
3、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用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肛。
4、在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圆锥形,呈环状皱襞,色红质软,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肛。
辨证论治
一、脾虚气陷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色淡红,呈圆锥形,伴有肛门坠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弱。益气升提。423、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肛门湿热证: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指诊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祛湿。751、萆薢渗湿汤加减。
三、肾气不固证: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坠胀,腰酸膝软,头晕眼花,肛门松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补肾固涩。478、金匮肾气丸合754、菟丝子丸加减。
其他治疗
1、熏洗疗,用140、五倍子汤,或454、苦参汤 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先熏后洗,1-2次/日。
2、敷贴疗,用 141、五倍子散或马勃膏(马勃、凡士林),敷贴。
3、体针疗,取百会、长强、气海、关元、足三里、八髎、提肛穴,强刺激,1次/日,7日 为1疗程。
4、注射法,注射液如4%-6% 465、明矾注射液,551、复方诃子注射液,687、消痔灵注射液等。不完全性脱肛可行直肠粘膜下注射;完全性及重度脱肛可行直肠周围注射。
5、直肠疤痕支持固定术,即在齿线上方2、6、10点处,先注入复方明矾液,再用止血钳钳夹挤压,然后行粘膜分段贯穿结扎。
6、避免长期持续性增加腹压。
7、及时治疗腹泻、痢疾、便秘,防止频繁下蹲排便。并应立即将脱出物复位,以防肿胀嵌顿。
8、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早晚做提肛运动,每次约30次,以增加肛门收缩功能。
9、取乌龟一只,焙干研粉,加五味子、煅龙骨各10克,研极细末,混合加次炭酸铋粉5克。用时取少量撒于纱布上,用手托脱出部分,轻揉复位,1次/日。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