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鼻槁
(2022-04-15 08:57:43)
标签:
古方疾病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21鼻槁
鼻槁又名鼻藁、鼻槁腊、鼻干燥。鼻槁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鼻硬结病。
鼻槁病名出《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难经·五十八难》亦云“....毛发焦,鼻槁。”
鼻槁多因脏腑虚弱,鼻窍失养所致,以鼻内干燥、鼻腔宽大,鼻气恶臭,肌膜萎缩,结痂,嗅觉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多见于女性,气候干燥、寒冷、环境空气污染、体质虚弱等因素容易发病。
2、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原发性者多发生于幼年,双侧性,病情逐渐加剧。继发性者多发生于成年,常为单侧性,其病情依鼻腔原发病变程度而异。
3、自觉鼻中干燥,鼻塞,嗅觉不敏或丧失,无涕或少涕,痰中常有血迹,或易发鼻衄,原发性者鼻内臭气明显,但患者本人不自觉,并常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或咽痒不适、干咳、音哑等症。
4、检查可见鼻腔宽大,肌膜萎缩、干红而粗糙,表面覆有多量干结脓痂,痂下粘膜易出血。鼻腔积有色黄绿之浓稠分泌物。重者咽后壁粘膜干红发亮,失去正常粘膜之润泽,严重者可在喉、气管粘膜见到类似病变。轻者仅有鼻粘膜干红粗糙,无鼻甲组织萎缩性病变外观。
5、X线攝片检查可见到副鼻窦有慢性炎症表现。
辩证论治
一、燥伤鼻窍证:鼻干燥不适,鼻息热,嗅觉不敏,无涕或涕中带血,鼻臭明显,鼻粘膜干红,表面脓痂较多,口苦咽干,干咳少痰,溺黄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清燥润鼻。794、清肺通窍汤加减。
二、阴虚鼻窍失濡证:鼻中干燥,灼热,嗅觉减退,涕中常夹血,鼻内肌膜萎缩,鼻腔宽大,痂皮较多,或有咽痒,干咳、音哑,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鼻。827、清燥救肺汤加减。
三、气虚鼻窍失充证:鼻干不适,嗅觉减退,鼻涕少而腥臭,常出微黄痂皮,鼻腔粘膜萎缩较甚,干而色淡,痂皮多而微黄或浅绿,并有头晕重,语音低沉,疲倦乏力,纳差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益气煦鼻。423补中益气汤 合
239、四物汤加麦冬、五味子等。
其他治疗
1、常以油剂滴鼻,以润滑鼻腔粘膜,如复方薄荷油、石蜡油、鱼肝油滴剂、新鲜洁净麻油、蜂蜜等。
2、配合应用链霉素滴鼻液、鱼腥草溶液等滴鼻。
3、以生理盐水,1%-3%碳酸氢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盐水灌洗鼻腔,1次/日。
4、鼻腔离子透入疗法。
5、冰片6克,煅鱼脑石3克,共研末,吹入鼻中。
6、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手术治疗,如鼻腔缩窄术等。填充材料可用自体骨或软骨、硅胶、生物陶瓷等。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