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耵耳16.14耳痔
(2022-04-08 08:38:41)
标签:
疾病古方 |
分类: 五管科.口腔科 |
16.13耵耳
耵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耵聍阻塞。
耵耳之名出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
耵耳是因风热外犯,耵聍阻塞耳道所致,以耳道闭塞感及听力减退,耳内有盯眝堵塞等为主要表现的外耳疾病。
依据
1、可有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部活动时耳内作响等症。
2、检查外耳道内有黑色分泌物堵塞,或坚硬,或稀软。
治疗
一般不需内治,只需以盯眝钩取出盯眝即可,取出后如见外耳道有糜烂,疼痛等症者,可按16.2耳疮处理。如盯眝坚硬,一时难以取出,可用5%苏打液滴入耳外道,2-3次/日,经3-5日待盯眝软化后化后再取出。
16.14耳痔
耳痔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外耳道肉芽、中耳道肉芽、外耳道息肉、中耳道息肉。
耳痔之名出自《疮疡经验全书》:“耳痔,则不作脓,亦不作寒热,外无壅肿,但耳塞不通,缠绵不已,令人耳聋。”。
耳痔是因湿热痰火上逆,气血瘀滞耳道所致。以耳内赘生蕈状小肉团,不痛,无化脓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依据
1、多有慢性脓耳病史。
2、一般无特殊症状。
3、检查见外耳道内段或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色淡白或淡红,触之软,不易出血,患处潮湿或有稀脓。
4、经药物治疗后可能消失,或经钳除后不易复发。医学教育网搜集
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
一般不需内治。
一、吹耳疗法:先用双氧水洗净外耳道分泌物,再吹枯轻散(枯矾、轻粉、雄黄)、氯冰散。
二、切除疗法:根据耳痔形状、大小不同,可用刮匙、外耳道息肉钳清除掉,再按慢性脓耳行滴耳疗法或吹耳疗法。
冯济相提示:资料来自网络与书籍,慎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