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转折点

标签:
onehouryounger一时私心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情感 |
分类: 闲情 |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好到我中午出去办事的时候都被明晃晃的阳光闪到了眼睛。四月从月初开始预示着似乎这是我2015年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一个阶段即将结束,又要重新开始了另一段工作生活的开始,就像是看电影时,高潮过去,中间会需要一段柔和的情节,好让你重新开始,全力出发。
“每一份工作都会有上百次想辞职吧,但是路是自己选的。”
月初时,我和少女交流了想法,她发来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我想起了她在《一些现实,让人想改变世界》写过的一段话:至今我仍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类似于“最近怎么样?”的问题。——平时,每次和她通电话,她第一句话常常会是:“最近怎么样。”我回复的都是:“啊,还好,一如往常,你呢。”这样回问她,但她每次的回复都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异国他乡的生活对于生存在国内的人来说是又好奇又有趣。
但是,如果有许久不联系的人忽然找上你,开口问:“你最近如何?”时,我总会很紧张,因为对方极大可能会有下文,比如是“我有件事想拜托你”,所以事后想起那句寒暄也不过是引出话题的方式,并不是什么真心实意的问候时,心里总归有些凉意,所以遇上这样的情况时,我通常会很不自然地笑说:“我最近还好,请问有什么事吗?”——因此才会有了对我不熟悉的人,对我的评价是:非常冷淡的人。
与我有过长时间的接触者,倒是偶尔会说“虽然平日里看你很冷漠,实际上是个不错的人”。听到别人这么说时,我反而会不好意思,就好像偷偷藏着的小窃喜忽然被人发现了。所以在辞职的那天,有位同事非常不舍得地说:“虽然非常不希望你离开公司,但是我想你现在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我不会挽留你的。”听完他的这段话,让我瞬间红了眼眶。
对一个人真正的好和善意,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身边有这些温暖的人让我觉得很庆幸。
最近在忙着考驾照的事情,朋友问为什么会忽然做了决定,因为之前我总是宣称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到达的地方,为什么要操纵一台我根本就不擅长的机器,并且是如此危险。引起这个转变完全是源自那天无意间看到的一张招聘启事,对方最后注明的办公地点是距离我家将近是大半个宁波的距离。因为这一点让当时的我很是犹豫不断,尽管当时我并没有真的想去这家公司。只是,我忽然明白,当你被自己画地为牢困在一个条条框框里,是永远都没法前进的,你不作出一些改变,就会跳脱不出现在的困局。
“作为女人如同女演员,女性的身份如同身在戏院里,需要恰如其分的服装、装饰、灯光和风格化的姿态。”这是源自苏珊·桑塔格的纪录片里她说的一段话。以及,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对“自我期望值”的描述:“减少对自身的期望会使人有如释重负的快意,这如同实现自己的期望一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哪一段旅程的起步,接受不断改变的自我,才是件更为重要的事。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1]
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前一篇:<100> 献给你们
后一篇:<102> 圆方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