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基幢为什么变更为“海南机潮
(2022-10-18 03:38:54)
标签:
“海航基础”为什么变 |
分类: 隐形哲学 |
“去地产”案例在行业并不少见。今年8月时,新希望地产更名为“新希望五新”,宣称将在地产、农业、文旅三个方向上同时发力;朗诗绿色地产则将名字变更为“朗诗绿色管理”,展示了自身向代建轻资产模式转型的决心,地产行业中又多了代建生意人。
在业内看来,房企频繁更名背后,本质是想方设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转型已成为房企共识,如房地产+物流、康养、文旅、医疗等,正成为不少房企延伸业务范围的方向之一。
10月17日上午,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通过微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企频繁“去地产”背后主要考量的是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及拓展盈利面,单一地产板块难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而且近些年“增收不增利”局势持续蔓延,多元化布局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突围之路。
10月15日,“海航基础”变为“海南机场”。改名字并非只是告诉外界自身换了“马甲”,更是企业战略的表现方式之一,表明业务侧重点可能发生了改变。海南机场在半年报中也提到,“目前公司正在逐步推进‘去房地产化’工作,未来将聚焦临空产业,推进地产业务转型工作。”
事实上,2013年海南机场就有意转型,当时公司开始谋划产业基金、不动产基金布局,并在2020年时卖掉了当时唯一在售的房地产项目亿城堂庭。类似操作并不少见。今年8月11日,四川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企业名字更改为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名称中去掉了房地产开发的相关表述。
而所谓的“五新”,指的是“新机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赛道、新责任”,早在7年前新希望就提出了这一理念,直到近两年将该理念规范化并写入企业文化价值观。在名字变更的同时,新希望五新的业务范围也迎来了转变,由此前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业务,变更成了企业管理、规范设计管理、工程管理、企业形象策划等。
这波房地产企业改名浪潮并非只是简单地在名字上去地产化。例如,8月9日,朗诗绿色地产将名字变更为了“朗诗绿色管理”,由“地产”变为“管理”,透露出对轻资产模式的侧重。董事长田明也曾向媒体透露,经过8年探索,朗诗已经成为委托代建、小股操盘、合作开发上的熟手,转型时机正好。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由朗诗地产提供代建服务及进行小股操盘的项目有83个,总可售面积约378万平方米,可售货值预计超706.2亿元,占中国地区总可售货值的比重约91%。
关荣雪表示,多数房企在转型过程中容易经历阵痛,比如经验是否被市场认可,新技术、人才等需求带来的成本压力等。“不过在业内也有转型相对成功的企业,比如万达将业务方向由开发转向商业,并全面开启轻资产路线,既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受限的困局,又有效降低了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躲过了行业‘寒冬’。”
地产行业的改名以及探索新业务热潮并非首次出现。房企更名,始于2015年,盛于2018年。据克而瑞数据,到2018年底时,TOP50家房企中已有40家房企中在名字中将“地产”字眼摘去。
彼时,一大波房地产企业如万科、龙湖、奥园、保利等,都在那时候将名字中的“地产”字眼去掉。当时地产行业经历了上一波行情的狂飙猛进之后,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开发的“天花板”将近,因而在名字上“去地产”,在业务上寻新增长点。
如海南机场,虽说有意强化自身的机场、免税等优势,但目前整体营收中,仍有近半来自房地产。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海南机场物业和地产两大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6%。多数地产企业的转型,还是聚集主业,发展相关产业,这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适应发展的一种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