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他的《元日》
(2023-01-22 12:59:11)
标签:
王安石《元日》爆竹文学家 |
王安石和他的《元日》
每逢除夕日和大年初一,在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总会想起一个人和他的一首诗,那就是:王安石和他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人们在喜迎新春佳节时的那种欢乐喜庆的情景。
“元日”,指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在我国,自先秦起,至1911年的辛亥革命时止,国人都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之为“元日”。自辛亥革命的次年,即1912年起,根据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的法律规定,我国从此开始采用现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统用的公历,即公元。从那时候起,公历的1月1日,就被称之为“元旦”,而同时,又把原来的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之为“春节”。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中的临川文学的代表。
这首诗从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入手,抓住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三件事,来表现春节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所谓喜迎新春佳节的三件事就是:(1)燃放鞭炮;(2)喜饮屠苏酒(屠苏,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3)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桃符,古代人把字写在桃木板上,然后再悬挂在大门的两旁,用以压邪,就如同现代的春联)。
于海南省万宁市保利半岛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