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珍藏品
昔日“生命票”
——纪念新中国粮票发行60周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极度短缺。为妥善解决好粮食供求问题,保证军需民食、国家建设和政权稳定,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国务院及粮食部相继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和《全国通用粮票暂行管理办法》,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名义印制了第一版“全国通用粮票”,决定从当年11月1日起,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
新中国粮票从1955年发行至今,已整整60周年时间。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国粮食大幅度增产,粮票于1993年停止使用,伴随国人长得38年之久。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最有具代表性的产物。作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发行的一种仅次于人民币的购粮凭证,小小的粮票,不但记录了我国人民一段饥寒温饱、刻骨铭心的历史,重要的是印证了新中国几十年政治、经济的发展轨迹,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粮票,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真实记载。作为老百姓曾经的“生命票”,粮票成为最可靠、最公平,没有任何特权和最利于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供给凭证。一枚粮票一个故事。粮票为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安定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抚今追昔,牢记与追思那一段特殊的经历;重温历史,才能更加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乐山市 / 李希跃
(原载2015年第10期《中国粮食经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