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思亲》:回归土地的宅址
(2025-08-21 11:07:51)《望云思亲》:回归土地的宅址
突然想起三姑和姑夫在他们家老地方上阳湾宏崖圪岔边的安葬坟地。
“上山”是陕北人出门干活的意思,也是陕北人回归地地的意象。只是没有搞清楚,三姑夫当年把其父亲坟莹迁回梁渠村时为何选择在墓前没有平地的沟圪岔边上呢?这不是阴间一出门无路可走吗?也不知兴玉兴春兴和三兄弟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其实,阴宅与阳宅地选择的象征意义是一样的,都要依山傍水,都要终日阳光普照,都要在门前有较为宽广的平地宅院,都要在宅地四周遍植草木树林,以此优化美化环境,只是阳宅与阴宅种植和树种不同罢了。
中国几千年来,从帝王将相到士夫官绅都讲究厚葬。这里我们不简单评价厚葬的好坏,但此的确能反映出一个朝代、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发达情况,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送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通常有较多的经济来源和收入,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享受惯了穷凶极奢
、繁华无度的奢靡生活,死后到了阴间也要富丽堂皇、纸醉金迷,只可怜贫贱之民,不仅活着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死后有什么厚葬,有的可能连棺木也买不起,只以一块薄被或一块草席裹尸就匆匆入土埋葬了。
社会不平等的产生,源自于社会物质财富的不发达,没有达到所谓的供过于求,始终是求大于供。人们先是满足于吃喝,后是满足享乐,再就是福荫子孙。大概朝朝代代都是如此。
回想三姑和姑夫在世时,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火红的生活场景、人事往来和矫健的身影、爽朗的笑声,真不敢相信仅仅十来年的时间,他们就极速地衰老,并没有多长时间就离开人世。从2002年父母亲去世,2004年外婆去世,2012年三姑去世,2022年姑夫去世,陕北人在土地上劳累了一生,最后上山又回到了土地,既是必然,也使人暗然,三姑和姑夫的墓地太邉窄了,还是建议兴玉他们弟兄将其父母坟地另迁祥地为好。
2025年8月14日于乌鲁木齐
前一篇:《天山夜话》:恰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