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右岸》:儿行千里母担忧
(2024-10-28 10:20:14)《灞河右岸》: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子去长沙办事,顺便回来看望我们,心理甚宽慰。去年至今他也不容易,工作生活和思想压力都比较大,我们一般不轻意打扰他,他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他和儿媳两个高级知识分子如办不好自己的事,就说明这个社会制度有问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谁不心疼自己的子女,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子女迟早要走向社会,父母留给的千万贯财产总有用完的时候,只有交给子女独立生存和顽强生活的本事,才能保证他们一辈子有饭吃有衣穿。儿子和儿媳十分优秀,也十分懂事,从来不向父母伸手,总是说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办,无论是工作上的事,还是买车买房,都是他们自己筹划、自己办理,包括他们结婚的事都是自己确定、自己筹划,我们家长只是敲点边鼓提醒。因为他们毕竟在国外留学多年,有自己独立生活的一些经验。
目前的事情大概也只能这样。这次儿子回来一起交流了些问题,大的原则的问题也作了提醒。“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们知道父母的辛苦和劳累,十分懂事,十分体谅我们的苦衷,再还有什么事能让我们作为父母操心呢?也许是孩子们传承了我们年轻时自己独立创业生活的基因,这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心理至为宽慰的地方。
万事随缘吧!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是有“人生自古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古语吗?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有年轻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选择。社会发展到今天,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生活追求,我们再也不能凭过去的传统观念去要求他们,也应该多理解他们,多支持他们,尽可能多帮助他们,让他们逐步成长,逐步经过生活的磨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古以来,书香门第之家,都是有文化传承的。富不过三代大多指的是商贾人家,我等皆平民之辈,能有国家好政策挤身仕绅行列已很不容易了,不能有过份要求,要牢记“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古训,能守住手中的幸福,就很好了。
2024年10月28日写于胡杨回西安家省亲所感
后一篇:《伊犁十年》:从伊犁的苹果香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