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浐灞随笔》: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4-09-14 11:54:35)
《浐灞随笔》:此心安处是吾乡

9月9日从乌鲁木齐回到西安好几天了,天气还是这么热,而我们离开乌鲁木齐时天气已彻底转凉了。2016年8月份退休至今,断断续续、来来回回在乌市和西安两地不知跑了多少趟了。虽然距离有2000多公里,但现在交通发达了,三四个小时就从一个地方转到几千公里外另一个地方了。我有时甚至恍惚两地的房子是一样的,陈设是一样的,就好像是在隔壁,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房间布置,花花草草,没什么两样,没什么不适,还是一天三顿饭,还是早晚走路散步,还是和三五朋友一起喝酒谈天,可能唯一感到不一样的就是盛夏,西安是湿热,乌鲁木齐是干热;西安天亮得早,乌鲁木齐天亮得晚;西安的大街小巷都是哨子面、肉夹馍、羊肉泡,而乌鲁木齐大街到处弥漫着烤馕饼、羊肉串、烤包子的烟气味道,此乃地域差别也。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有诗云“日久他乡即故乡,万里云山到故园。”北宋苏轼曾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心安了,他乡就成为故乡了,于是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感叹。现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有诗“破碎河山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这些诗人和大师都道出了在外离乡人共同的心声,“日久他乡即故乡”。我等在新疆边塞生活三十五六年,在一定意义上早已把新疆当作故乡了。所以,尽管每年两地来去匆匆,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就像是外出旅游了大半年,然后再回来一样。
人常说,故土难离,我深以为然。因为你出生于此,成长于此,你的生命基因、语言生活习惯都是在故土形成的,所以即使你青年后为了谋生背井离乡,那怕在他乡过上了锦衣美食生活,但你还是难抑对故乡、故土的留恋和相思,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乡恋土的心情更加浓烈。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共同的思想和情怀。
其实,仔细对比起来,陕西与新疆,西安与乌鲁木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不仅是两地距离遥远,唐代王维有诗曰“对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关怀,也有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思乡感叹。由此看到两地是多么遥远。另外,两地气候差别也很大,西安夏天酷暑难忍,而乌鲁木齐相对凉爽一些;可冬天又反过来了,西安相对暖和,河不结冰,而乌鲁木齐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当然最主要的是历史文化不同。西安古城有几千年的建城史,十三代王朝在此建都,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浓厚,而新疆地处边塞,多民族聚居,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和语言习惯均不相同;西安身处内地中心地带,东西南北畅通无阻,教育科技人文十分发达,而新疆处于祖国西部边疆,周边对九个国家,现在虽然交通发达,多种方式出行几个小时跨跃千山万水,但大型物资、各种生产资料的运输还是比较遥远,其开放、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这种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是十分鲜明的,各有其区位优势,各有其发展空间,在国家实行向西开放,重建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陕西与新疆的联系更紧密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相互依从更加密切和多元化,在国家统一西部综合发展的大战略下,我们相信新疆第二故乡与老家陕西的发展踏入了快车道,进一步绽放出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我们热爱新疆,也热爱陕西老家,热爱乌鲁木齐多民族丰富多彩生活,也陶醉古长安火树银花的美丽繁华。

2024年9月14日于西安浐灞右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