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草原上的一兵
草原上的一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205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云思亲》:从周家圪崂到小苗沟村

(2023-10-27 12:04:21)
《望云思亲》:从周家圪崂到小苗沟村  

生打猛以想起从周家圪崂到外婆家小苗沟村的事来,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历历在目。小时候到底到小苗沟外婆家去过多少次已记不起来了,反正在十五岁之前,每年至少要去三四次。现在闭上眼睛,从周家圪崂村前沟供销社门前的石桥出发,一幕幕情节浮现在眼前。从前沟供销社门前往南穿过石桥,沿杏枝坪石坬山山脚转过庙摊峁子沿着背摊往里走,就进入了党家沟路口的老爷庙了。穿过老爷庙前的石桥,沿阳面凹凸不平层石搓板路就到党家沟村了。老爷庙是是周圪崂进入党家沟必须经过的地方,是周圪崂和党家沟村民们共同的庙宇,香火极其旺盛。我们小时候到党家沟看过沿门子秧歌,随着一帮小孩子串门吃人家招待秧歌队的凉菜。党家沟还是我三老姑家,他们的大儿子叫成虎来爷爷家赶过事情。党家沟往里走不到一公路就是桥沟村。桥沟村,顾名思义有桥或过桥的沟里村庄。陕北大山里的人家都住在深沟的半山腰上,有沟就有水,有水就要有桥,所以桥、沟与村庄就紧密相连。桥沟村极小,约有一二十户人家,以前没什么印象,也没有上到沟里面的人家串过,只是上世纪90年代五姨出嫁到桥沟时,我探家和母亲一起去小苗沟看望外婆时顺路到桥沟五姨家去了一次。后来五姨夫因病早逝,五姨随儿子到延安生活去了。过了桥沟再往里面走要上一道长坡,这段路阳畔上陆续住着三俩家桥沟的人,时常见他们下到沟底挑水。大概要走二十多分钟就要到艾家河村口了。 拓毅先生曾描述过艾家河村口,靠近桥沟的村口,有成片的柳树林,河沟两岸人烟较为稠密,出门办事的、上山干活的、拦羊砍柴的、上学念书的、庄前里后串门的,时常在路上行走,人行路上到处是羊粪珠子,间有驴牛粪便,由此也可以看出艾家河是个大村庄,烟火比较旺盛。因母亲的舅家就在艾家河,母亲认识的熟人较多,八九十年代每当我与母亲一起经过艾家河时,时常看到母亲与认识的人打招呼,大多是“胡家,你又到小苗沟看你妈去呀!”“胡家,这个穿当兵衣裳的是谁呀?”母亲笑咪咪回答人家,“这是我的大小子,从新疆回来探家了!”对方往往大吃一惊,惊喜问到:“胡家,你可了不得,这就是你那个考上大学的儿子!小时候见过,没想到多少年以后竟成了军官了。胡家,你好福气!”母亲往往笑容可掬,感谢人家的问候,双方寒喧半天,我们又继续赶路。
进入艾家河后沟有一三岔路口,往左边走,进去是佟家坬村,往右边走进去是小苗沟村。在艾家河进入小苗沟路口处,三角地带河对岸的半山峁子上有一破旧庙宇,断续有些香火。从艾家河往小苗沟走,必须经过一个叫高石阶的地方,此地山高沟深,危岩耸立,近一里长的深沟,两岸悬泉汩汨,沟底溪水潺潺,抬头直视阶口蓝天,间有乌鸦在深涧盘旋鸣叫,陡然增加沟底的恐寂阴森。据外爷说,此沟十分阴森恐怖,大白天单人也不敢通过,必须结伴而行。至于单人独马或夜晚根本不敢行走。高石阶是到小苗沟的必经之路,我大概走此路有数十次之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为了解决两村人马安全出行问题,两村合力在高石阶的阳崖上开出了一条能行走骡马和小轿车的大马路来,虽然经此阳畔要转个大湾绕多走了一些路,但由于道路较宽且在阳畔上,人畜车行走白天黑夜较为安全。
上了高石阶,就进入了小苗沟和艾家河的分界线坝梁上了。最早,我的印象高石阶上来顺着沟往里面走就到小苗沟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修农田水利的形势下,此地打了一个大坝,一下把於泥殖到小苗沟前村人家的街畔上了。外婆家就要村口,淤泥快殖到外婆家街畔了,八十年代后期不得不在老地方更高的地畔重新修建了三孔窑洞居住。我现在对外婆家的美好印象,还是在他们家的老院子里。那时三眼窑,单独的院墙大门,墙外有四五棵合抱粗的大槐树数十丈高,每到夏天郁郁葱葱,浓荫匝地,巍巍大观,进出村口的人常常在此闲息剩凉。墙内,一家人甜静温暖,一派静寂详和、小康生活的氛。只可惜因修建了大坝,这个院子遗弃了,只留下岁月淡淡的忧伤。
从周圪崂到小苗沟的数十里长路,这是我青少年时最温暖、最幸福的路径,在这条路上有爱、有思念,有亲情,有温暖,有留给我青葱少年最美好的印象。我爱我外婆,爱走在外婆家路上的一切美好的人事和自然景色。

2023年10月26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