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路上》:醉卧春风听雨眠
(2023-06-21 09:17:59)《西山路上》:醉卧春风听雨眠
1、想在山间有亩田,种花种草种清闲。小酌秋月观云舞,醉卧春风听雨眠。
2、人生忽如西山日,富贵终为瓦上霜。
3、雁过东篱菊正黄,寂寥岁月又重阳。登高纵使无为处,独立西楼梦故乡。
4、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5、圣殿之所以辉煌,因为这是人类共同哭泣的地方。(西班牙作家
乌纳才诺)
6、临窗对月相思苦,独倚西楼望故乡。夜雨巴山人不寐,秋风汉水雁成行。
7、西窗夜雨到天明,枕上犹闻滴答声。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方觉晓鸡惊。
8、秋来何处话凄凉,细语呢喃入梦乡。昨夜清风吹落叶,今朝明月照寒窗。
9、清风不解相思苦,明月偏怜寂寞人。
10、清明细雨煮新茶,轻摇蒲扇话桑麻。
11、闲来无事话桑麻,竹影摇窗日已斜。一盏香茶消永夜,半壶老酒品新芽。
12、昨夜东风催草芽,今朝细雨润新茶。轻摇蒲扇闻香醉,漫步田园话桑麻。
13、苦读桑麻事,陋室翰墨香。淡饭粗茶足,轻摇蒲扇眠。
14、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
蒋捷 《虞美人 听雨》)
15、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 蒋捷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以上尽录了一些带有伤感的诗词。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爱怀想、伤感、忆旧。稍有情绪不稳定,便有萎靡、颓废、伤感思想,尤其在外乡,在与友朋饮宴中,在夜晚点滴细雨中,在过年过节爆竹声中....此尽管为一些文人墨客的的骄情或闲愁,但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篇词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吾常思,古人在有的领域中比今人聪明的多,我十分惊异在周朝时,我国文化礼仪制度就开始全面的兴盛和发展,在总结甲骨文的基础上,铭文、竹简、帛文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人们的思想智力达到了与今人,甚至比今人还聪明的地步。智商智慧之高,令今人惊叹。比如,春秋战国的时期的著名的纵横思想家、演说家苏秦、张仪、晏婴、郦食其、陆贾;比如赵国大臣蔺相如舌战齐王,勇得和氏壁;比如,邹忌苦劝齐王纳谏。还比如,秦代的臣相李斯、吕不韦,代汉的萧河、张良、司马迁、董仲舒、东方朔、桑弘羊、贾谊、班固、司马相如、王充。在汉代以前,就有这么多智者。于是有了各种各样古典文献出现,除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外,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列子》,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大藏经》,兵家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墨家的《墨子》,法家的《管子》《韩非子》以及名家的《公孙龙子》纵横家的《鬼谷子》农家的《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杂家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等。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典,是中华民族先哲智慧的结晶,是我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过去有的人讲,今不如昔,恨的是人心不古。这当然有片面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除了科学技术比古人强外,人们的智商、聪明、智慧还真不一定比古人强,一部《三国志》演义出的《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集团和他们最著名的谋士,如曹魏集团的荀彧(yu育)、司马懿、郭嘉、贾诩(xu
许)荀攸,蜀汉集团的孔明、法正、庞统,东吴集团的周瑜、鲁肃、陆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就有那么伟大的思想智慧,那么高的谋略,真的使人感到惊叹和骄傲与自豪。由此,想到清朝末期,腐败的清政府丧权辱国,那个时代的谋士到那去了,恭亲王奕沂(yi)、李鸿章、张之洞等怎么就不能出好策略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呢?叹之、惜之、恨之!
今天扯得有点远了,从一道休闲诗引出这么多感慨,权当消遣之语言思想。
2023年6月21日于乌鲁木齐
前一篇:《学海俊彦》:想起了梁思成林徽因
后一篇:《草原深处》: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