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絮话》:刘家坪沟摊劳动印象及其它

(2023-06-13 11:40:34)
《故乡絮话》:刘家坪沟摊劳动印象及其它  

脑海里时常交叉出现老家刘家坪前沟摊在上世纪70年代乡亲们挖山填沟人造小平原的劳动场面来。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已开始在子洲中学读书,但星期天或寒暑假还要去生产队里挣工分去,目的是能挣一个是一个,以减轻家中父母的经济和生活压力。
刘家坪是两条沟夹一山峁的地方。原本土圪峁子两条沟河水交汇之地建一庙宇,”文革“破”四旧“(旧思想、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时拆毁了庙里的神像、香炉台等设施。1973年~1974年时,此庙只剩下残墙破寺,时常有赶集遇会的人或无家可归的乞丐在此闲脚或临时栖身。1974年、1975年正是农业学大寨大搞水利建设,大举人造平原运动中,也不知什么人决策要把刘家坪圪峁铲平,搞出一块平地来,于是破庙被彻底拆除了,人们在此圪峁子上钻炮眼放炮取土石,下面全大队四五十人男女老少在此倒运土石到河畔,一直把小溪水挤到南面靠山根的地方。
此地劳动用铁锹装土约三四次,主要是秋冬天。记得当时人们都穿着棉衣棉裤,与我一起干活往架子车上装土的是我们四小队唯一外姓人李文德(这么好的名字,其实他一个字也不认识)老汉。他当时约有五十来岁,我叫他李大爷。李大爷中等身材,端正身板,五官规正,衣裳齐整,干活不紧不慢,脖子上挂个铜锅烟袋,时常爱和我开玩笑。陕北有风俗,隔辈爷孙之间可以开玩笑,特别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文德大爷老爱说黄色笑话,有意逗撩我,我当时也搞不清什么意思,老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不会回怂这”坏老汉“,惹得周围干活的人哈哈大笑。
在此工地上干活的人很多,除了铁姑娘民兵排有印象外,再就是有几个红脸大汉、日月生活光烫的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家圪崂的红脸大汉,衣衫整齐,日月光鲜,为人开明者,记得有杜修圣(六十多岁的老汉,五个儿子,皆在门外工作)、刘兴汉(培养出了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儿子后来当过副县长)、杜修仪(三个儿子,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工人)。他们虽然也劳动,但生活过得宽余,人也悠闲,不像日月乱包的人,每日粗衣烂裳不说,什么时候看到,都是小跑步不知忙着干什么事,天天为家中那口吃食而奔波。
在70年代,农村衡量一家人日月好不好,除了看平时的吃穿外,还看是不是培养出了好子弟。杜修圣5个儿子皆早年外出工作,可能均与有好的文化程度有关。杜修仪、刘兴汉家大体也是如此。文化是兴家兴族兴邦的根本,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这样。周家圪崂作为公社的所在地,在招工、招干、当兵等乡人们趋之若鹜的事情上还是占了天时地利之便,之不过只是少数有头有脸的人占了大多的好处。

2023年5月31日于新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