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文化》:故乡的几个小山村

(2023-06-05 11:46:31)
《陕北文化》:故乡的几个小山村  

正在网上看一篇有关长城建筑的学术文章,脑海里突然又冒出陕北老家党家沟沟口诸多往事的图景来。
党家沟,顾名思义,姓党的人家住的山沟。陕北的乡镇自然村庄,大多以常住居民的姓氏所起地名,党家沟、艾家河、佟家坬、周家圪崂、贺家墕、路家签,等等。可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陕北有不少以某姓命名的村庄中,其某姓不存在了,如我们周家圪崂村,就没有姓周的人家了。到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姓周的来此居住,后来什么时候,姓周的人家因为什么原因消失了,还是迁移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除了周、艾圪崂村外,大概最熟悉的就是党家沟、艾家河、小苗沟以及冯庄、钟签、苗家坪、梁渠、吴家沟、石家湾等地方了。
党家沟是从周家圪崂前沟刘家坪峁子上往左拐进去的的第一个村庄。可以沥清的是党家沟这个村庄,现在居民主体还是姓党的人家,此外还有姓安的、姓崔的人家。在我看来,党家沟之包以印象深,主要是党家沟沟口有座老爷庙,这是周圪崂、党家沟两个村子共同侍奉的庙宇,既叫老爷庙,还有的叫龙王庙,这是陕北地区人民崇尚多神教的表现,这里虽然庙小,比不上南丰寨庙宇宏大,但因距离周、党两个村子近,群众敬香方便,常年香火旺盛。党家沟还是我三老姑的家,也就是民国初年三老姑嫁到党家沟姓党的人家。我们小时候到三老姑家赶过“事情”,记得好像是三老姑的大儿子结婚时,我们作为娘家人行过“门户”。党家沟闹秧歌时,我们庄一群小孩子疯了一样,一家一家串门子,一家挨一家吃人家招待“谒门子”秧歌队的黄酒和凉菜。主人家既不“眼明”,又无奈,只能登我们这帮小孩子走了后,赶快再信盘子里备凉菜,好招待秧歌队。
乔沟,也就是姓乔的人家住的山沟。乔沟极没有印象,1980年以前只是经过这个村庄的桥头,但没有到沟里住的人家串过。上世纪90年代,因我最小的五姨出嫁在乔沟,后来随母亲到小苗汇通看望外婆时,总要路过乔沟。有一年我和母亲从小苗沟回来,到乔沟五姨家去过一回,还吃了一顿饭。五姨的丈夫撇下一双儿女早逝,后来五姨拖儿带女到延安讨生活去了。
艾家河,有姓艾的人,他们和山后面的村庄庙岔,好像都有姓艾的人,是不是一宗没有祥考。我们印象中,艾家河姓马的人家比较多。我的外婆娘家就是艾家河马家,只是我们年龄小,与他们没有什么来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艾家河还是我们二老姨的家,也就是艾家河村口苗生  的家。苗生  本姓景,他是上门女婿,改姓苗。他们家有两个儿子在西安做生意生活还好。母亲在世时,还时常在经过苗生  家街畔时,往上眺望,有时能照见他们苗家的人,递打着拉几句话,毕竟是亲戚嘛!艾家河在周围的村庄来讲,是个大村庄,大概有七八十户人家,他们村与别的村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村有供销店卖些东西,他们村还有小学,七十年代还办过初中班。艾家河与小苗沟之间的高石阶上还建有一座庙宇,方便周围进出村民烧香拜佛。在陕北,大凡一个大的村庄,总要出些人才,艾家河人组织过道情班子唱过道情戏。
从艾家河再往里走,就到了佟家坬村庄,也是子洲文化人拓毅先生的家乡。我直到当兵以后才知道,佟家坬是我外爷的老家,外爷在青壮年时从佟家坬走到到小苗沟村。外爷去世后,遵其遗嘱,把外爷与其父一同埋葬在佟家坬故里。
从佟家坬东北翻过山后,就到了原周家圪崂公社所属的老庄沟、园子沟、庙岔等村庄,再往西北走就到了苗家坪镇的康家沟村,再往西北走,出沟口就到了苗家坪镇了。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周家圪崂公社下辖周家圪崂、艾家圪崂、路签、贺签、景家沟、苗新庄、大苗沟、田山渠、党家沟、乔沟、艾家河、佟家坬、小苗沟、马家山、张家墕、徐家河、庙岔、老庄沟、园子沟19个自然村子。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到过东面徐家河、张家墕、庙岔、老庄沟、园子沟这几个村子。

2023年5月5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