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海心语》:《陕北文化》亲切而温暖

(2023-05-28 13:40:34)
《学海心语》:《陕北文化》亲切而温暖  

今天上午收到了万寄主任(子洲县党史办主任)从子洲老家寄来的去年至今夏六册《陕北文化》杂志和新编辑的《陕北文化》文萃(二)《陕北文化》文论(二)两本厚书。去年至今六期《陕北文化》杂志上分别刊登了我撰写的《陕北人窑洞情结》《陕北人的五谷情结》《陕北人的集市生活》《陕北高原的瓜果世界》《陕北高原的自然天候物象》《陕北人的家长里短》。新编辑出版的《陕北文化》“文萃”之二,选登了2014年我写的《回乡琐记》(2014年《陕北文化》夏之卷)《子洲中学忆旧》(2014年《陕北文化》秋之卷)两文,《陕北文化》“文论”之二,选登了2016年以来成系列撰写的《陕北人宗教情感和宗法思想》(2016年《陕北文化》冬之卷)《陕北人的名字称谓文化探幽》(2020年《陕北文化》冬之卷)两篇。
一个上午粗翻了这些过去写的文章,多数觉得还是有生命力的,能落下印记的。心理也觉得比较亲切、温暖和宽慰。陕北文化是个大概念,也是个大题目,要做大文章,问题永远写不完,矿藏里的宝贝也挖不完,但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时间段里,能挖出一些有价值、闪耀光泽的东西来,那就是很大的幸事了。自己从事陕北历史文化研究较晚,读得书也少,平时学习研究可利用的资料也十分有限,自己只能凭着记忆,凭着感悟,进行构思探写。大概从2016年开始,我不再单纯写散文了,大多撰写的是纪实性的陕北历史文化往事,属于纪实性叙事性文化散文。这些年来,自己比较满意的除了上面“文萃”、“文论“所选登的一些篇目外,我对《陕北人+叙事》一直感兴趣,大概写了有二十篇左右。虽然有的感觉浅显了一些,但都是原创作品,都是写得真情实感,总觉得笔下有话要说,而且说得很长很细。20世纪六七年代陕北高原上陕北人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生存状态记录,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它能留住那段特殊的历史影像,成为陕北当代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力争从人类学、文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个角度去探索、研究那个特殊年代陕北人独特的生活生存状态和历史文化图景,让我们陕北人的后代知道他们的祖辈、父辈是如何在高原上生活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了解陕北高原、陕北文化。努力把陕北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历史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是个长期的任务,也是十分艰苦的工作。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研究学者,要不怕寂寞,不怕孤独,不怕贫穷,努力为陕北历史文化,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书写的华丽文章,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

2023年5月28日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