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学笔记》:下南洋絮话

(2023-05-05 12:09:35)
《人类学笔记》:下南洋絮话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人口迁徙迁移事件,它是清末民初社会、经济剧烈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当时历史发展变化的晴雨表。以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主,大陆腹地的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到关东、到西口、到南洋谋生呢?
在中国的人类学发展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生存资源限制等原因,生发的区域人口、族群成规模迁徙迁移不计其数。人口、族群迁徙迁移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和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从大的规模来讲,中国自秦汉统一王朝建立以来,自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北南宋,到辽西夏金元明清,经过由西北向中原腹地,由中原向长江以南迁徙迁移,大体形成了目前中华民族人口种群族群分布现状。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青藏高原的吐番族群、西南羌族人、河西栗特人在随唐时期逐步向黄河中游迁徙流动;经过西晋灭亡“永嘉之乱”、唐末“安史之乱”到1127年的“靖康之变”北方三次大的战乱,从中原腹地向长江以南的江浙、福建、两广地区大规模迁徙人口,大体形成了明清以后我国民族、种群、族群分布的现状。这些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族群,被称为“客家人”。今天,我们重点讲述的是自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大陆又出现三个地域人口迁徙流动的高潮,也就是当代人比较熟悉的山东人闯关东,晋陕黄河以北人走西口,闵浙两广人下南洋的宏大迁徙浪潮。
如果说,我们大多数人是通过观看《闯关东》《走西口》等影视剧,了解北方黄河流域人过去艰难的生活跋涉,那么对于闵浙、两广人下南洋就很多人不熟悉其历史了。近些年,因学习研究陕北历史文化,特别是历史上陕北地区人口组成、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问题,进而对人类学特别是人口迁徙迁移历史产生了兴趣,而尤为对海外华人如何迁徙漂泊的历史,更觉得有魅力。比如,下南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大规模是什么时期,下南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哪些国家,华人在南洋是怎样生存发展的,他们经历了那些艰难、痛苦、煎熬和生死血泪的拚搏挣扎,等等。我总认为,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生存史、发展史。人首先要生存,生存要有空间,要有资源。由于一定的区域内人类所依靠和利用的资源上有限的,为此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为生存就展开竟争,竟争不过就要背井离乡,别觅生存发展之地,这大概就是人类为何迁徙流动的原始动因。
早饭时,打开小米电视偶然搜索到纪录片《下南洋》,试看一集,感觉大好,无论立意创作,还是编导摄像,还是史料选择,还是撰稿解说,还是历史顾问,还是影片制作,都十分大气、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特别是南洋海洋文化特色,影片恢宏、沉郁、隽永,具有历史、文学、民族、宗教、人类学、区域国别学等综合学科资源,给人全新的、系统的、真实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感觉。准备利用一周的时间看完这10集《下南洋》记录片,并做好相关问题笔记,以求对华人下南洋这个问题有最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与掌握。特录该片主题曲以结束此文。演唱者胡德夫,语言干净、深沉、沧桑。
出门 光景十年 / 衣衫 风波扯破 / 母亲苍老已若何 / 归家 何日归家 / 想说 述以无容 / 想念  维恐想念  生计  看似希望  希望  已蹉跎十年  / 度  春夏秋冬暑寒 / 盼 明日过好今朝 / 忍  苦累辛酸孤零 / 生死不过  轮回煎熬  问 乡邻故土 / 我生该当不平 / 问天地君师人神 /  我命该破该立该从头 /  问 家国乡邻故土 / 我生该当不平 / 问天地君师人神 /  我命该破该立该从头  /悲喜 无常 /涅槃  祈祷 /

2023年5月5日于乌鲁木齐翠泉路467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