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文化》:祭祖烧纸
(2023-01-21 18:36:02)《陕北文化》:祭祖烧纸
陕北人平时对逝去的老先人、祖父母、父母祭奠,叫上坟烧纸。我以为这样的叫法更直接简单明了。是的,到山上给老人、先人祭拜去,就是去烧纸、焚香、磕头。小时候在老家,上坟是随大人一起去的,主要是逢年过节去的,再就是清明寒食也上坟烧纸,修整墓地,也就是外地人说的“扫墓”。中华民族是个礼仪孝道深厚的儒学国家,把忠诚事君与孝敬父母一样等同重视。从原始社会起,就开始祭祀祖宗神灵,以保佑子民生存生活有道。越是社会发展,阶级分化明显,越重视礼仪孝道,这也是统治阶级驾驮人们思想、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
抛开祭祀的社会性不说,单就个人、家庭、家族的祭祀活动来说,越是文化发达的地方,越是比较庞大的家族,其规矩越多越细,要求越严,标准更高。以体现家族王权、神权的地位,以更好地管理本家族事务。
陕北腹地地瘠人贫,少有大地主,大土豪,大家族,连年的战乱,频繁迁徙的人群,使长住居民鲜有固定,因此礼仪思想文化影响不深,只是到明代以后,陕北大地战乱息止,人口迁移安定,儒家思想文化才逐步形成侵润民间,由于陕北缺乏土著居民,鲜有豪门贵族,加之农业生产技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有限,在祭祀等礼仪文化上具有松散性、随意性,大多以个人或家族小单位举行举办祭祀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祭祀礼仪文化。
我对祖宗祭祀是分几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小时候跟四爸一起上坟,此时坟地上只有老爷、爷爷、奶奶,大多是清明、过年时上山烧纸。第二阶段,当兵以后,父母在世时,每次探家回去,不管呆多长时间,都是父亲陪我上山给爷爷奶奶烧纸,顺便父亲带我看庄稼地,介绍生产责任制后各家庄稼地情况,好像给我交待事情,说明他终年生产劳动的依托。第三阶段,是父母去世以后,我逢年过节很少回老家,特别是每年春节,只能在旷野里找个地方,给父母烧纸祭拜。从2002年以来的二十年,我和爱人先后在乌鲁木齐周边山地、和田市效外、库尔勒城郊,西安市效每年春节都要给父母、岳父母烧纸祭奠,以表追思情怀。
陕北地界的人烧纸是从古就留下来的,从我们记事起就在重要年节给逝去的亲人们烧纸,以寄托哀思,追忆往怀,愐怀亲人。这是风俗,也是宗教,也是化人。
2023年1月21日农历除夕之夜
前一篇:《西窗幽话》:大年三十
后一篇:《年俗文化》:新年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