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窗纪事》:从“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说起
(2022-12-24 17:47:31)《书窗纪事》:从“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说起
一句“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禁使人眼热酸楚、思绪万千。是啊,回忆青少年时读书,窑洞门前炕上搭起的青石板书桌在煤油灯下看书、勾画、笔记,第二天清晨一看,两个鼻孔都被煤油灯烟熏成黑的。
忘不了,在乡上当小学民办老师时,为了晚上多些时间读书,苦苦央求管生活的教导主任多发点灯油。忘不了,在军校上学时,在学员队的库房腾出一角,置一水泥板案,在昏黄的电灯泡下,与好友一起读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索着社会青年潘晓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提出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呐喊。忘不了,1985年至1986年结婚不久休假时,把有限的床柜用车拉到借住的老乡家,在简陋的房屋中,苦读哲学家刘放桐的《西方哲学史》,并将西方哲学史的的大事抄写拼接到一张大纸上,张贴在泥墙上强行背记。忘不了,儿子出生才十五天后,丢下妻与子到兰州市八里窑的军区司令部大楼整夜学习攻读,并在黄河岸边玉泉山与学友畅谈未来之理想。
苦读、苦读、又苦读,苦读是我的精神支柱,苦读是我的成长之路,苦读是我在军旅生涯中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感谢苦读,还要苦读,只有在书的海洋中,才能得到心理慰迹,才能感受到人生的韵味和生活的美好。让我全录宋人刘子翚的《绝句送巨山》以结束此文。“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明月不知人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2008年3月19日于和田分区生产营
2022年12月24日录入博文于乌鲁木齐新泉居
后一篇:《塞上纪事》:战友情谊